超强神经痛及癌痛药效低的1.1类全新分子结构原创镇痛候选新药、全新机制的潜在I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科研二号楼里的一间会议室热闹非凡,来自院系、医院、投资界的代表济济一堂,台上,专家紧锣密鼓地进行科研项目路演,台下,投资机构认真倾听,并不时抛出问题,互动热烈。这是复旦上医第二期“枫林科技沙龙”,碰撞思维火花,孵化“创新种子”。
本次沙龙由上海医学院科研处主办,药学院承办,主题就聚焦在“免疫炎症类疾病创新药物研制与开发”。药学院副院长李聪教授说,药学院近年来围绕新药创制关键环节,在基础研究和知识产权转化工作方面取得持续突破,在平台建设和学科交叉方面持续发力,希望通过本次路演“搭平台、促转化”,打通企业家与科学家的对接渠道,促进优秀成果转化落地。
随后的路演环节,药学院遴选出多项代表性成果进行分享展示。
王任小研究员就“抗肿瘤活性MCL-1蛋白新型抑制剂的发现”分享了人工智能药物发现新方法,选择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体系为靶标进行新药研发的示范性应用,近年获得了苯基联噻吩以及苯基联吡唑两类MCL-1蛋白抑制剂,在靶蛋白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上验证了其抗白血病的生物活性及安全性,具有继续开发的良好前景。
付伟教授围绕“强效阿片类镇痛药FW-Z1开发”为主题介绍,全球镇痛药市场份额巨大,预计2027年达920亿美元。经团队十多年数位教授和博士共同努力,已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镇痛候选分子,经多个药效模型和成药性评价,优选出一个超强神经痛及癌痛药效低的1.1类全新分子结构原创镇痛候选新药,已有5项专利授权,申请1项PCT专利。
周璐教授介绍了最新创新成果:基于内源性代谢物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周璐表示,I型糖尿病尚无治愈手段,胰岛素是常规治疗手段,但需终身使用。基于胰腺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移植是潜在解决方案,但成本昂贵,需要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他提出利用小分子诱导胰岛α细胞转分化形成类β细胞创新机制,重塑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周璐表示该小分子化合物可口服,在小鼠模型上体现出了良好预后,是一种全新机制的潜在I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谢琼副教授报告的主题是“抗肿瘤候选药物——GSPT1分子胶降解剂(MZ-005) 的开发”。谢琼称,GSPT1是调控蛋白翻译的核心靶点,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GSPT1是当今全球热门靶点,也是公认的“难成药”靶点。GSPT1降解剂可阻断蛋白翻译,诱导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晚期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新疗法。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王永辉/谢琼研究团队与上海美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开发出GSPT1分子胶降解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全球专利布局。目前国外仅有BMS公司的CC-90009进入临床II期,国内暂无相应同靶点的药物申报临床。本项目通过一系列药效学及成药性研究,已确定候选药物(PCC)MZ-005,正准备启动IND申报资料研究,在国内具有先发优势。
陈刚教授介绍了“体外诊断微流控传感芯片”的研究成果。陈刚根据体外诊断和生物医药分析的实际需要,建立了一系列微流控加工技术,解决了微流控芯片的模具加工、芯片快速成形和封装等技术难点,设计和制备了一系列体外诊断用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同时,研制了体外诊断用微流控芯片仪器系统和配套试剂盒,具有多种检测模式,可满足体外诊断多指标高通量检测需求。本项目成果在临床诊断、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和食品药品分析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授权10余项相关发明专利。
曾湖烈研究员采用独创微腔荧光增强新技术,在微米级别固体微球上开发了能实现单分子级别抗原/抗体等活性蛋白的灵敏检测,是目前报道的最灵敏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把检测时间从传统荧光ELISA的2-3小时缩到12分钟左右,检测消耗的试剂量都降到60-70微升,样品量降到30微升。曾湖烈称这项研究成果具有开发为便携式仪器及数字化仪器的潜力。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现代科技创新已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单打独斗”实现,需要汇聚“各路英豪”,通过学科交叉实现融合创新。复旦上医要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医学教育优势,并强调科技创新要致力于将纸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今后,复旦上医将搭建平台,定期开展成果路演活动,让科研成果走出学校“围墙”,与业界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孵化出更多创新的种子。
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合伙人郭秋杉带来题为“生物医药创新转化的要素和生态”的分享,他以波士顿生物医药生态发展为例,详解不同阶段波士顿生物医药的产业发展模式及相关经验举措。在他看来,生物医药的创新转化因为其高技术门槛,高硬件、高资金投入要求,需要不同相关方携手,形成一个功能完善、开放合作、利益共享的转化共同体。
圆桌讨论环节,专家学者、投资机构代表、附属医院专家等就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三个小时的沙龙研讨在热烈互动中落下帷幕,与会者仍意犹未尽,纷纷互换联系方式,期待进一步交流。
据此沙龙组织者、上医科研处主管成果转化的副处长陈向军教授介绍,“枫林科技沙龙”将每月推出一期专场,近期将举办的沙龙将聚焦人工智能、脑科学、基因治疗和小分子治疗等前沿话题,通过跨界交流,促进科研成果与临床、企业需求精准对接,转化落地。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