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我国防疫措施调整优化,国际医学界的学术交流、跨国医疗救治合作正逐步恢复正常。记者从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获悉,今年3月下旬,INC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德国巴特朗菲教授(Helmut Bertalanffy)将受邀再次来华学术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中外神经外科领域多样化交流与合作。
疫情三年,国际交往遇到前所未有的障碍,跨国高难度医疗救治工作却没有间断。2022年,世界知名颅底、脑干肿瘤和脑血管病方面专家巴特朗菲教授来到中国,成为疫情以来屈指可数的多次来华学术交流人士中的一员。其中,2022年11月至12月的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历时21天,除了参加线下线上学术交流会议、教学、病例讨论和查房,巴特朗菲教授还主刀了近30例疑难脑瘤患者手术。这其中,他还进行了“世界高难度”脑干-延髓手术示范教学直播,成功完成了一例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全切根治性手术,挽救了一名19岁少年。
此次接受手术的多名患者肿瘤分别位于脑干、颅底、脊髓及视神经内等位置。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的协作配合下,巴特朗菲教授进行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且完好保留了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目前,这些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非常感谢巴教授,我们的选择是对的!”12岁少年小宇(化名)罹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四处求医,小宇妈妈被告知,孩子要做手术的话,会瘫痪,包括一些其他神经损伤,可能视神经、吞咽功能、语言等都会受损……“儿子抱着我说,‘妈妈你别哭,只要能活着,能跟妈妈在一起就行。’”小宇母亲说,求医路上真切感受到儿子“远比大人还坚强”。
“我现在都能想起来当时巴教授给我们的结论,听了以后我心里面特别激动!巴教授肯定答复说:放心,我不会让你儿子瘫痪的。我肯定不会碰到神经。”2022年11月20日,中德专家合作,小宇的手术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顺利完成。
出手术室,小宇即清醒;术后第二天正常吃饭,第三天下地行走。术后10天提到儿子的状态,小宇妈妈笑得合不拢嘴:“儿子说,妈妈,我想要自行车。我健康了,你给我买个自行车行么?”
此次示范手术中,还有一台令人印象深刻的教学手术。巴特朗菲教授主刀,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30分,历经12个半小时,终于从33岁郑女士(化名)的脑中成功切除一颗巨大的脑干-脊髓髓内肿瘤。手术相当于两台手术——脑干延髓、脊柱。术后,巴特朗菲教授感慨,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也没见其他医生做过这么大的一台手术。该肿瘤起源于脑干下部,累及延髓和颅颈交界区,且向下延伸到整个颈部脊髓及第一胸椎水平,病变累及范围近15cm,这个位置的手术稍有不慎,患者可能就要面临瘫痪、呼吸心跳暂停、昏迷植物人等毁灭性结果。
为更好保护该名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并切除肿瘤,仅延髓、脊髓部位的肿瘤剥离就用了4个小时。这场手术考验的不仅是技术、经验,还有体能、耐力。12个半小时中,巴教授全程站立手术,未吃饭、未休息,参与手术的所有医护相互振奋精神……本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主刀精湛技术的体现,也是中德团队精诚协作的结果。
两国医学专家一次次同台手术,在救治患者的同时,推进着中外神经外科间的良性互动。据悉,2022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巴特朗菲教授开启了第二聘期(5年)的工作。同期,苏州独墅湖医院也聘请巴特朗菲教授成为该院神经外科首席顾问。未来,INC巴特朗菲教授将每年定期来到中国,让国内疑难脑瘤患者不出国门,接受教科书般顶级专家手术治疗。INC表示,今年多样化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还将持续,将展开多场由INC多位世界大咖领衔授课,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主任、副主任来沪参加的学术沙龙,以及组织国内知名神经外科主任等赴国外进修的大师学习班。国内外专家在深化国际间手术技术合作进程中,分享前沿技术成果,共同推动世界神经外科学科发展,造福更多神经外科疑难病患。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