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其中,主要措施第一条便提到,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
当前,上海正以老年人群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冠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我们在科学评估接种禁忌的基础上,要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覆盖率。”今天,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快速上升,老年群体既是易感人群也是脆弱人群,应尽快完成疫苗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接种。
疫苗是全世界公认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潜伏期更短,致病力呈明显下降趋势。
“即使在奥密克戎毒性减弱的情况下,其感染所致的重症或死亡仍有一定比例。”孙晓冬说,分析国内外病例数据,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且多数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而本市监测数据显示,未接种新冠疫苗者的病死率是接种者的78倍,年龄越大,重症和死亡的比例越高。
从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来看,本市老年人群的接种率相对较低。孙晓冬呼吁,老年朋友不应再犹豫或观望,高龄、慢性基础性疾病和未接种疫苗是导致新冠重症和死亡的三大危险因素,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那么,已完成基础免疫的老年人是否有必要接种“第三针”甚至“第四针”?
孙晓冬解释,本市监测数据显示,完成全程免疫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至少可以降低80%,如果完成加强免疫,风险可以降低90%。
“疫苗接种之后,免疫力和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下降、削弱。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在推荐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他介绍,通过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低于年轻人,而且所有人群在接种新冠疫苗后,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因此完成加强免疫同样十分重要。
目前,在我国境内获批使用的新冠疫苗的品种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些疫苗都已经通过前期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的使用证实了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市多区也已启动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或紧急使用的疫苗都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推荐序贯加强免疫。
孙晓冬建议,没有接种禁忌症者应尽快接种首剂疫苗;已完成全程接种的老年人,在全程接种完成满3个月后,应尽快接种第一剂次加强针(包括吸入剂型);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应间隔6个月以上。
眼下,正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特殊时期。
孙晓冬提醒,除接种疫苗外,市民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及孕妇、儿童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每个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