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感冒季”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感染后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纷纷开始购买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是乱用药物,尤其是解热镇痛药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害健康。听上海市胸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潘雁讲解服用药物前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如何进行评估发热程度?
我们人体的正常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人的基础体温取决于自己的基础代谢情况。特殊人群或特殊时期体温也会发生变化,如孕妇体温会略高。每个人在一天当中也会不一样,如清晨略低,下午到傍晚会略高,运动后体温也会升高。
体温的测量部位不同,正常值也不同,正常体温腋下36-37摄氏度,舌下36.3-37.2摄氏度,肛门36.5-37.7摄氏度。体温测量工具及使用是否正确也会影响测定值。
发热(舌下温度)分为: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
一般情况下,低热和中度发热无需服用退热药物。高热时根据症状服用退热药,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没明显不适,也可暂时不服用退热药物。对超高热则必须及时控制体温。
出现发热怎么应对?
出现发热(如果不是超高热)不要盲目服用退热药物,首先观察一下伴随症状,如果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感冒症状,考虑是感冒、流感或新冠病毒等引起的,这时如果体温大于38.5°C,或者不适症状比较严重,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服用。
如果发热伴有咳嗽,黄脓痰、气急、气喘、低氧血症(指尖氧饱和度低于95%),或伴有腹痛、压痛、反跳痛等,或者伴有昏睡、呼之不应、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要考虑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需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由医生诊断,切不可因服用退热药物,掩盖了症状,贻误了治疗时机。
常用退热药怎么用?
常用的退热药物,我们称之为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中枢和外周的前列腺素(PG)合成,起到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日常退热药物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或含上述成分的复方制剂。
【对乙酰氨基酚】
临床上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很多复方的感冒药里都含有这个成分。它的作用快速、温和且持久。世卫组织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发热首选。但是这个药物的不良反应是肝损害,尤其是长期、大量服用的时候,正常成人一天服用不超过2g,间隔6小时以上服用,一日不超过4次。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下表是常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心血管病人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布洛芬的解热作用略逊于对乙酰氨基酚,镇痛抗炎作用优于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没有肝毒性,但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严重心血管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6个月以上的患儿可以服用。成人最大剂量1.2g/天。市场上有的布洛芬缓释胶囊(0.3g/粒)和普通布洛芬片(0.1/片、0.2g/片),缓释胶囊作用温和持久,主要用于镇痛,一般12小时服用一次,普通片剂间隔6-8小时服用,一日不超过4次。下表是常用退热药物布洛芬含量。
【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虽有强大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重,故不作为日常的解热镇痛药应用。临床常用于抗风湿及镇痛治疗。
常用药物新癀片(每片含吲哚美辛6.8mg),用于退热的剂量,一次6.25-12.5 mg,一日不超过3次。吲哚美辛栓剂(100mg/枚),一次半粒到一粒,一天一次使用。吲哚美辛退热容易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水份,防止脱水。严重心血管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过敏者也禁用。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最古老的非甾体抗炎药。它的作用跟剂量有关,大剂量(单次300mg及以上)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小剂量(100mg及以下)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血栓形成。常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片,100mg/片),用于抗血栓治疗,是达不到解热作用的。阿司匹林普通片剂、泡腾片(0.3g/片,0.5g/片)用于退热,每次服用0.3g,一天三次,必要时4小时服用一次。
阿司匹林属于酸性药物,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尤其是大剂量服用,因此已不作为日常解热药物使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要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出现黑亮的柏油色,需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就医。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过敏反应,诱发哮喘,尽量避免选用。
服用解热镇痛药的误区
误区1:退热效果不好,增加服药量和次数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免疫保护反应,适当的发热有助于提高机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低中度发热可以不使用解热药物。服用解热镇痛药物不一定非要追求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人体可以耐受为限。不要随意增加服药量和服药次数,在服药间隔,如果体温上升过快,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缓解症状。
误区2:多种退热药物混合服用
常用的退热药物作用机制大体相同,服用多种药物不会增加退热效果,反而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不建议联合用药。
误区3: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也不就医
因为害怕交叉感染,有些人在家服用退热药物,尽管多日无效仍不就医,这是很有风险的。服用退热药物,如果3天热峰(每日的最高体温)没有下降,或者其他症状有加重(出现气促、气喘、低氧等),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本项目由市科委、市卫健委共同策划,感谢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资助)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