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慢阻肺专病门诊接诊了一位社区转诊来的陈先生,他在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肺功能筛查,结果显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陈先生自己觉得近两年爬楼梯有些费力,做点家务活便感胸闷、气短,去医院做过冠脉造影检查,医生说不是冠心病不需要治疗,所以它自以为年纪上去了,有点喘也正常。待到天气转凉,恰逢社区开展慢阻肺筛查,陈先生的问卷显示其是高危人群,被安排做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果然发现了问题,且还是“中度异常”。于是赶紧将其转诊到利群医院,被确诊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其实并不陌生,坊间“慢支、肺气肿”的说法经常会听到,它就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2018年,王辰院士牵头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估算我国患者数近1亿。
但是,超过60%的慢阻肺患者早期没有症状,部分患者有咳嗽、咳痰的症状,自以为跟吸烟有关,有点咳嗽、咳痰很正常;还有部分患者不咳嗽,没痰,仅有活动后气短,会误认为年纪大了,动一动有点喘很正常。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逐步出现活动耐力下降,活动后气喘逐年加重,发展到平静状态下也会气喘,进而出现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
慢阻肺如果不及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不可逆转,后期因严重缺氧导致全身脏器的衰竭,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老百姓对脑中风、心肌梗死这些心脑血管疾病耳熟能详,但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却很低,受访者中仅约10%知道“慢阻肺”疾病。而医务人员对冠脉造影、脑血管介入等比较热衷,对肺功能往往也容易忽视。
其实,通过肺功能筛查可以发现慢阻肺,结合胸部CT等检查可以诊断慢阻肺。尤其是对无症状患者,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以明确。我国肺功能检查率也很低,受访者中仅不足10%曾接受过肺功能检查。
可喜的是,目前上海已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社区医院发现疑似慢阻肺患者,转医联体中的上级医院,确诊后,综合医院给予规范化的治疗,再将患者转回社区医院。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已率先组建慢阻肺多学科联合团队,建立区域慢阻肺防治联盟,依托慢阻肺专病门诊、绿色通道畅通双向转诊路径,从居民社区慢阻肺评估、高危人群社区早筛、疑似人群社区复诊、上级医院确诊及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到疾病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个性化疾病的全程管理,构建起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实现了慢阻肺患者“防治康”一体化,治疗同质化,真正做到慢阻肺分级诊疗和全程管理。
像陈先生这样在综合医院确诊慢阻肺后,医生除了会根据病情评估开具吸入药物的处方之外,还会对他进行慢阻肺相关知识的宣教。目前正处于秋冬季节转换之际,正是慢阻肺容易急性加重的时期,对于更多相关人群而言,做好日常护理和防护显得格外重要。
戒烟
我国大多数慢阻肺患者,都是因为长期吸烟造成的,医生会在诊疗过程中常规询问并记录吸烟情况。戒烟是所有吸烟慢阻肺患者的关键干预措施, 应该强烈鼓励和支持所有吸烟者戒烟。在评估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基础上,向吸烟者提供实用的戒烟咨询、戒烟资料,介绍戒烟热线(全国专业戒烟热线400‐808‐5531,卫生热线12320),可推荐使用戒烟药物。在吸烟者开始戒烟后,6个月内随访次数不少于6次。对于暂时没有戒烟意愿者,要使其认识到吸烟严重危害心、脑、肺以及全身多个脏器,戒烟与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帮助他们克服戒烟的障碍,并反复进行戒烟动机的干预。除此之外,还应避免二手烟的吸入。
控制相关风险“暴露”
针对职业暴露,建议患者在条件许可时避免持续暴露于潜在的刺激物中,保持有效的通风,更换无污染炉灶,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的暴露等。出门时佩戴口罩,防止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在秋冬季节还能避免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相应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可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和降低全因死亡率,以及减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在慢阻肺中,尤其是年龄>65 岁的患者,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感染,慢阻肺患者应根据国家建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此外,建议50岁及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长期规律用药
吸入疗法是慢阻肺的一线基础治疗方法,吸入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肺部,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吸入药物,坚持长期规律用药,能缓解症状、预防急性发作,延缓肺功能的下降。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慢阻肺患者症状严重,急性加重风险高,但用药依从性普遍较差,仅25% 的患者遵医嘱用药,42%的患者自行停药,超过一半甚至不用药。而且,吸入药物的种类多,吸入装置有不同的设计,吸入方法也会不同,特别是每个吸入装置有着自身的注意要点,有患者长期用药仍存在使用方面的错误。
因此建议患者定期来院复诊,由医生和药师给予反复的指导,不建议长期在社区进行延伸处方的配药和自行使用吸入药物。
饮食营养
在慢阻肺患者中经常会见到四肢纤细、肚子大这样的体征,主要是肌肉萎缩,慢阻肺患者常并发“肌少症”,疲劳感往往是早期征兆,需关注机体的去脂体重。慢阻肺住院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慢阻肺病人平时饮食以营养、清淡、温、软为原则。少食过咸、辛辣燥热、熏烤与油腻之物,减少呼吸道刺激,可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适量脂肪、适量矿物质和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少糖少盐的食物。
秋季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防止气道干燥引起痰液黏稠聚集在气道,可增加新鲜的苹果、香蕉、梨、橘子等摄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慢阻肺的营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对患者休息状态时的消耗能量进行核算,根据患者的具体营养状况、病情程度、能量消耗状态,规划患者均衡饮食,确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制定相应食谱,建议来院进行营养评估与身体测量,根据结果由专业的营养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呼吸康复
呼吸康复能够提高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住院率。能量节省管理对慢阻肺患者有良好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能量消耗,减轻呼吸困难症状。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是简单易学的训练呼吸肌的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环境,进行快走、慢跑、游泳、呼吸操、打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以选择扩胸、上举、前推、屈膝、踢腿等抗阻的运动。锻炼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持之以恒。
运动强度以感到轻度劳累和气喘为度,每天运动30-40分钟,一周3-5次为宜。老年人和体弱者,遇到大风降温天气、雾天、下雪天最好不要外出锻炼,可在室内进行适当活动。
总之,肺系生命,慢阻肺不容小视。秋冬季对慢阻肺病人并不友好,希望广大病友重视慢阻肺的防治,严格自律,以轻松积极的心态对抗慢阻肺,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做好全程化规范化的呼吸慢病管理。
作者:张云凤(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