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原本‘神兽归笼’满心欢喜,小朋友却说上课时黑板上的字看不太清,趁着中秋小长假带她来看看。结果一查,近视了。”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门诊,带着孩子来就诊的赵先生有些无奈。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近视眼门诊迎来一波就诊小高峰,候诊区域人头攒动,与赵先生有相同苦恼的家长不在少数。
缺乏良好用眼习惯,半年近视度数增加100度以上
复旦儿科近视眼门诊验光区,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们乖巧地排着队,小一点的三四岁,大的十二三岁,有的检查完之后,家长就直接带孩子配镜了。7岁男孩琪琪刚上二年级,最近妈妈发现他看东西总是眯眼睛,不想一查一只眼睛近视150度,另一只近视 200度,都是真性近视,需要配镜。
“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教育和暑期生活,有些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明显减少,屏幕使用时间直线上升。”复旦儿科眼科主任杨晨皓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期间,复旦儿科眼科门诊量维持在500-600人次,逾一半孩子是来检查视力的,每个周末的近视眼专病门诊和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常常提前几周就被约满。开学后的近视眼门诊依然需求不减,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尤为如此。
在就诊的儿童中,杨晨皓也发现了一些新变化: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出现一定增速。“孩子一旦进入学龄期后,由于近距离用眼负荷增加,近视眼发生率迅速上升。”杨晨皓说,一般来说,既往初期近视的儿童,每年近视度数增加50-100度。但从最近的门诊情况看,半年近视度数增加100度以上的儿童屡见不鲜,这和持续近距离用眼过度密切相关。
很多孩子缺乏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书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课间休息时不远眺而以看会电视来替代,使得眼睛持续疲劳;常常使用平板电脑和手机进行线上学习。与此同时,家长也常常手机不离手,无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警惕孩子眯眼行为,重视“远视储备”消耗速度
门诊上,当赵先生听到孩子确认为真性近视后,懊恼不已,“早知道这样,应该早点来检查,也许还有视力矫正的机会。”
“家长认为近视一般表现为视力下降,看不清黑板或路牌。但近视的视力下降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往往有迹可循。”杨晨皓举例,很多孩子会通过眯眼看东西来提高视力,掩盖了早期视力下降的真相。也有孩子出现频繁眨眼,这其实是用眼过度疲劳或眼干的表现,常常是由于电子屏幕接触时间过长,眼睛得不到休息所致,也是近视早期的表现之一。
还有一类孩子甚至出现了外斜视,家长因斜视来就诊才发现近视度数已经不浅了,这是由于近视快速进展没有及时配戴眼镜,眼调节力下降使得眼位控制力变差而出现了外斜视。
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眼睛非常重视,不希望孩子重蹈自己“近视眼”的覆辙,从幼儿园起就养成了定期带孩子来医院检查视力、屈光、眼轴的习惯。杨晨皓介绍,正常儿童的屈光状态是远视眼,随着生长发育才逐渐趋于正视。在这个正视化的过程中,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如果消耗过快或明显低于正常值,那么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远视储备”就是指儿童在发生近视前的远视度数,而且远视储备一般不能增加,也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来增加,家长能做的是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缓“远视储备”的消耗速度。
专家提醒,近视防控应该在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下进行,也就是说医院外的防控手段也至关重要。
此外,已有近视的孩子也应尽可能减少进展的速度,避免发展到高度近视而带来其他并发症。杨晨皓透露,复旦儿科医院近期将开展具有预防近视或延缓远视储备下降功能的离焦眼镜的临床试验,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视防控的硕果会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小贴士: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1. 尽量减少近距离电子屏幕的接触,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幕的使用,如果必需使用尽可能选择屏幕较大的设备,如分辨率高的投影仪。
2. 尽量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生活要规律,睡眠要充足。
3. 端正平时写字看书的姿势,应保持书桌离胸一拳、书本离眼一尺的距离,握笔不要过于接近笔尖。
4. 用眼要劳逸结合,一般连续近距离用眼30分钟后应远眺休息3-5分钟。
5. 定期眼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若不规范戴镜可能使得近视加深更快,也容易诱发外斜视发生或加重,甚至最后需要手术治疗。
6. 不要恐惧近视,要科学面对近视。现在近视防控措施多样,一旦出现近视后,要听从专业小儿眼科医生建议,采取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手段。医生会根据孩子年龄、近视发展速度等,采取配戴功能性框架眼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多焦软镜等专业医学措施。切忌病急乱投医,甚至为了不想让孩子戴眼镜,尝试各种偏方,道听途说各种旁门左道,最后反而使得近视发展得更快。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