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名22岁女孩
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
突发疾病进ICU抢救的消息
引发网友关注。
7月27日,极目新闻记者
从当事女孩家属处了解到,
女孩已于7月26日不幸离世。
据杭州当地媒体报道,7月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卢骁副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22岁女孩,连续四五天,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四五点,结果发生猝死,被同事送到医院时已经心跳呼吸骤停,在急诊ICU抢救了6天仍未脱离危险。
据了解,该女孩刚工作没多久,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网络运营工作。卢骁副主任医师曾向媒体介绍,女孩被送到急诊室时已经没有了意识,进一步检查发现没有了心跳和呼吸,浑身皮肤已经发紫,病人的情况很危急,诊断可能是“心肌炎引起猝死”。
7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卢骁副主任医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视频,视频中他向女孩家属介绍,女孩的情况已不适合再抢救,安慰家属让女孩安静离去……“这种和家属谈话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家属很痛苦,医生也很痛苦。”卢骁副主任医师说。
心源性猝死为何找上青壮年?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胸痛中心执行主任彭文辉指出,中老年人一直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人群,但近年来也有不少青壮年突发猝死,原因可能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心脏器质性疾病或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原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人群仍是猝死最危险的群体。临床80%的猝死是心源性导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彭主任提醒读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只是中老年人会有,年轻人的血管中也会有斑块,可能只是很薄的一片,但一旦发生意外破裂,同样可诱发血栓,堵塞血管,并导致猝死。还有一些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人群,平时很难发现,在过度运动、极端气候、疲劳等情况下会被诱发。
运动过度。平时身体较好的青壮年猝死多发生在运动时。彭主任指出,每逢马拉松比赛,几乎都会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意外,与剧烈运动有关。剧烈运动时,机体分泌大量激素,非常容易诱发冠脉斑块破裂。同时运动量超负荷的时候,人体的心肺代偿能力一旦超过个体的承受力,就容易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
熬夜、生活不规律。人体是有昼夜节律的,一旦平衡被打破,经常熬夜、作息紊乱,冠状动脉就容易痉挛。另外,熬夜还会使人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彭主任介绍,临床上1/3的心梗病人是后半夜送来急诊的,这个时段本来就很危险。如果再加上熬夜时运动,更是雪上加霜。
寒冷刺激。气温较低的时候也是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发时刻。低温可使血管骤然收缩,引起痉挛、闭塞,使血供减少,从而诱发急性心梗。
感冒。感冒是很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可以在数天内自愈。但是,如果病毒“跑”到了心脏,也可能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早搏等疾病。感冒时人体处于疲乏状态,此时如果过量运动,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多在院外发生,如果来不及施救,鲜活的生命就会因此远离。实际上,目前我国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也较低,大多数病人在被送到医院前就已经离世。这一严峻事实也提醒我们,要从源头上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彭主任提醒读者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严控危险因素。“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人群以及中老年人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如果能够把这些原发疾病控制好,也就能让心血管少受一点伤。由于这些危险因素都是慢性病,所以治疗要长期坚持、定时随访,不能麻痹大意。
2.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状况。除了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之外,年轻人同样也应该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尤其是平时热爱运动、喜欢极限运动如登山、马拉松等人群,建议在日常体检之外进行专门的心肺运动评估。彭主任介绍,目前包括十院在内的部分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已经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通过专业评估指导合理运动。此外,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心超、心电图、胸部CT等检查,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心肺功能。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入冬后气温骤降,运动不应勉强。尤其是中老年人,清晨气温较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多发,晨练要谨慎。感冒、休息不好等情况下更不宜坚持运动,而要注意休息。年轻人运动时也不应盲目追求运动量,运动中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停止,别强行坚持。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综合:极目新闻、上海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