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保护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继发血栓破裂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55岁的张先生日前遭遇了命悬一线的危机,即使是在救治手段日趋成熟和丰富的今天,对心血管内、外科医生而言,救治的挑战和风险依然不容小觑,更何况他还是一名阳性感染者。
4月30日,上海十院派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重症医疗队和后方大本营的心内科密切配合、遥相呼应、火速接力,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抢救。
医疗队中李宪凯等心内科介入医护小组担当“先锋官”,心外、麻醉、重症、呼吸治疗等多个“兵种”协同配合,同时值得称道的是医院设备科在收到需要为公卫重症团队准备介入耗材的通知后,15分钟内准备完毕并立即安排车辆将耗材运送到达。
在市公卫中心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大白”外穿上铅衣,对张先生的冠脉血管及时植入支架,打通了闭塞的“生命通道”,给大量濒临坏死的心肌以生机。
市级医疗专家组成员、上海十院心脏中心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全程“云端”技术指导。术后,张先生症状显著改善,病情逐步向好。
一周前,十院驻公卫医疗队就已经通过多学科协同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体外膜肺(ECMO)支持患者的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4月21日,一名在体外膜肺(ECMO)等呼吸循环支持下的高龄男性新冠重症患者,突发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心律失常,心率最慢时低至40次/分,严重影响全身的血液灌注。经过市级医疗专家组的讨论,考虑病人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异位心律,应尽快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由于该患者在ECMO治疗中,无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X线直视下完成操作,且患者全身肝素化,动脉血压偏高,静脉血管塌陷等情况均给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带来难度和挑战。
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团队成员身着“大白”,毅然决定在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治疗。经过紧张有序的操作,在心脏彩超辅助下顺利将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的间隔侧,心电监测也看到了熟悉的起搏信号,伴有良好的心脏机械运动。临时起搏器的植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率保障。
据悉,上海十院团队于4月7日进驻公卫中心,接管A3病区70余张床位,承担了全市范围转运而来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这支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颖川教授带领的49人团队在组建时就有充分的考量,重症、心内、心外、呼吸、麻醉各科俱全,随着危重症救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医、药、技、护、管、工勤相互配合,专业布局和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和预见性日趋显现。
作者:李晨琰 陈亮 李宪凯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