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做好清洁工作、适当杀菌消毒,成了许多人居家防疫的必修课。然而,采用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消毒方式,反而会对环境或人体造成伤害。
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各类物品的消毒方法》,其中涉及到一些消毒剂的种类和用法。对于普通家庭和个人,如何做到科学消毒,复旦大学药学院生物药物学系副教授史训龙给出答案。
1问:
1%过氧化氢、250mg/L二氧化氯、500mg/L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和75%酒精,这些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消毒液浓度是否越高越好、效果是否越贵越好?在操作应用上分别注意什么?能否使用多种消毒剂,加强消毒效果?
上述消毒剂按其作用物质可分为:
①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化氢、二氧化氯);
②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500mg/L含氯消毒液);
③醇类消毒剂(75%酒精)。
其消毒能力与类型及浓度密切相关。
消毒液浓度与使用场景有关,与价格高低不直接相关。在浓度合适的情况下,上述消毒剂都可以有效灭活新冠病毒。
以易获得的酒精和84消毒液为例:
①手消毒或局部表面:可采用60-75%酒精或含相同浓度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不建议大面积喷洒,容易引发火灾及呼吸引入伤害。
②正常环境下的地面墙面和家具物品表面:可采用1比50到100的84消毒液稀释后,喷洒或擦拭消毒,处理10-30分钟。家具表面需再次清洗残留。
在合适的浓度下,单一消毒剂已经可满足一般的消毒需求。同时使用多种消毒剂,由于其作用成分和作用机制差异,反而可能导致消毒剂失效或者产生有毒物质。
2问:
文件中,蔬菜、瓜果等易腐烂物品可使用次氯酸水消毒(发生)器生成的次氯酸水进行浸泡消毒15-30分钟。普通家庭没有次氯酸水消毒(发生)器,要如何制备次氯酸水?能否用直接用消毒剂喷洒蔬菜、瓜果?常用的果蔬清洗剂是否可以替代,又是如何操作的?
84消毒液或者泡腾制剂等含氯消毒剂可产生次氯酸,通常1:100左右的稀释液可用于进行果蔬消毒,但需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食用。
果蔬清洗剂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对大多数包膜病毒(如新冠病毒)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虽灭杀效果不如消毒剂,但安全性更好。正常瓜果蔬菜用果蔬清洁剂清洗浸泡即可,洗净后也无需担心病毒污染。
3问:
文件中,织物类如果怀疑受到污染,可使用250mg/L二氧化氯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水洗净晾干再使用。清洗衣服时,能否同时投放洗衣液和消毒剂,清洗消毒一步到位?
洗涤剂种类和添加物繁多及大多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存在强氧化性,两者可能存在相互反应,削弱各自作用及反而可能产生不良副产物,所以不建议混合使用。
可在消毒后,再进行衣物清洗。
4问:
不少人在做社区志愿者时需要穿脱防护服,个人在脱下防护服消毒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鞋子要怎么消毒?防护不到的个人身体部位要怎么消毒(比如口罩以外的脸部、头发,未佩戴手套的手部等)?
脱防护服在门外完成,一般流程是:
①手套消毒,去除面罩(不触碰外表面);
②手套消毒,脱一次性鞋套(如有);
③手套消毒,脱防护服(从里往外卷);
④手套消毒,脱口罩(不接触外表面)和帽子;
⑤手套消毒后,脱去,洗手。
如无一次性鞋套,建议鞋子放门外进行消毒。
防护不到的个人身体表面如有污物,可先用皮肤消毒剂清洁。脱去所有防护设备后,再进行全身清洗。
5问:
婴幼儿出门做核酸检测或其他日常活动后,回家前要如何消毒,可以不伤皮肤、不刺激呼吸道?婴幼儿的衣物、餐饮具、书本、玩具等用品要怎么消毒?是否与成人消毒办法有所区别?
婴幼儿不建议使用挥发性及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在外出回来后,可使用弱刺激性的手部消毒剂清洁,如手部污物多,先清洗污物后完成手部消毒,最后规范脱去口罩。
0-3岁婴幼儿口腔期明显,为防止婴幼儿误摄入,对其用品消毒完成后,都要完成清洗尽可能去除残留,或采用煮沸和蒸汽消毒等方式。
6问:
家庭内空气消毒应该怎么做?特别是涉及到堆放食品的厨房,以及有管道气溶胶传播风险的卫生间,能否用消毒剂喷空气?老人、未成年人的抵抗力比较差,能否在他们的房间使用加湿机喷洒消毒剂?除了使用消毒剂,家庭和个人居家消毒还有什么消毒办法?
居家场景下,不建议过度使用消毒剂,尤其是空气消毒。常见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后,容易吸入造成呼吸道损伤,反而对老人、小孩造成伤害。
衣物类可用含酚类消毒剂洗衣液进行常规清洗,晒干即可。
在清洗、打扫、烹饪等场景下,可佩戴口罩减少气溶胶或粉尘吸入。如居住条件合适,勤保持房间通风换气。下水道、马桶等卫浴可加二氧化氯或84消毒液进行表面或水体消毒。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