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8日)上午10点左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渐渐人多了起来,取药窗口前穿着白色防护服、蓝色隔离衣的人员往往一拿就是十多张、几十张配药单,预检台的咨询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
上海十院门急诊办公室护士长金逸接起电话,声音已经有些沙哑,但依然清晰有力:“医院门诊开着的,你们社区需要配药的话可以统一安排一名人员带着医保卡过来,建议提前把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记录下来,这样会快一些……”
上海十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耿益民表示,自4月1日浦西启动封控管理以来,医院门诊仍然坚持对外开放,临床科室能开尽开,同步加强互联网医院服务力量,竭尽所能做好线上线下服务,为患者健康需求保驾护航。
“全科就是所有科都看,社区志愿者真的不容易”
这是全科医学科医生傅书文连续第七天的门诊了,特别是这两天每天门诊量都有两三百人次,从早到晚她几乎没有停下来歇一歇的时间。
戴着N95口罩,隔着面屏,90后傅书文本是个讲话慢条斯理、温温柔柔的姑娘,如今几乎都是扯着嗓子在喊:“这个患者是糖尿病病人,你要问清楚他平时吃药的剂量,剂量不对到时低血糖了更麻烦”“高血压药名称写得不太对,你再问问是不是这个……”
糖尿病、高血压、癫痫、慢阻肺、阿尔兹海默、疼痛、皮疹、鼻炎、抑郁、睡眠障碍,傅书文没有办法一一细数这几天自己处理过的各种疾病状况。
“虽然医院几乎所有科室都开放了门诊,但考虑到社区志愿者常常是一人带着几十张医保卡替居民门诊开药,全科门诊更方便一站式解决他们的问题。”傅书文说,全科就是所有科都看,预检台一般也会提前告知,以免志愿者在不同科室间折返跑。
说话时,傅书文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含混,她有些歉意地表示这两天牙龈肿了。但小姑娘不提自己,反倒表达了对社区志愿者的敬意,“他们真的不容易,有时天不亮出发,等药物配齐,大包小包拿回去已是下午,早饭、午饭都顾不上;有的志愿者很体贴,担心自己一次要看二三十个号,让后面的病人等太久,看好五个号,会主动让后者先就诊……”
按照气泡式管理办法,傅书文将在门诊坚守到下周一,科室里目前负责接诊互联网医院线上咨询的袁铭崎医生将和她进行轮换。
上海十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李瑾表示,作为成立不久的新科室,虽然人员不多但也是全力以赴做好人员的备班换岗安排,线下线上马力全开,在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把全科医务人员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你的微博我们看到了,精神类药物不能物流配送,但我们可以协商解决”
“请问大家精神类疾病怎么开药?我每日需要文拉法辛150毫克,现在只剩最后两天的量了。原先都是在十院开药,但现在线上不能开精神类药品,市级区级精神卫生中心没有互联网医院,网络购药没法发快递。我们小区4号开始+7天封控不能出门,最迟后天断药了,戒断反应就是持续性呕吐无力和电击感。”
4月6日,一位患者网上的求助帖引发了关注,上海十院门急诊办公室工作人员同样注意到了这条信息。无奈,给该博主的私信留言始终没有得到回复,好在求助帖里有一张此前在医院配药的清单,依稀能够看辨认门诊号。
按图索骥从就诊信息里找到了一个座机号,可是拨打过去是个空号,线索断了,大家没有灰心;就诊信息里还有身份证号码,可以求助110!幸好得到警方的支持,获得了一个手机号,这回拨打过去有人接听,就是那位发帖网友!
“你的微博我们看到了,精神类药物不能物流配送,但我们可以协商解决。”听到工作人员单刀直入的沟通,患者在惊喜之余还有点将信将疑,由于寻找联系方式花费了些时间,当时已是4月6日傍晚,当天门诊已经结束,经过沟通约定好第二天上午门诊开药。
4月7日上午,患者委托闪送人员拿着医保卡到了门诊,在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陈震的协调下快速完成相关手续,当天晚上这位博主更新了帖文:“谢谢各位热心肠,我拿到药了。幸运的是我写上了我曾在十院就诊,晚上接到了十院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为有需求的患者及时提供帮助,在上海十院门急诊办工作人员心中早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此前门急诊办焦岳龙就接到一通电话,87岁的老先生刚做好心脏支架手术,家里抗凝血的药物已经告急,子女虽然通过互联网医院配了药,但近期配送物流受到影响,药迟迟没到,来问问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特事必须特办,他立刻进行几方协调,连夜骑上电瓶车为老人送药到家。
医患同心,特殊时期,共克时艰!
作者:李晨琰 杨静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