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陷入情绪的泥潭?在上海“云端最美书店”举行的这场画展或能让你解开“心结”。
3月4日-4月1日,朵云书院·旗舰店推出新展“拥抱被忽略的情绪皱褶——心理健康科普艺术展”,以期唤起大众对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展览由世纪朵云携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主办,画作均出自精神障碍患者艺术家之手。观众置身展览,如行走于情绪的旷野小径,在239米的天高云阔中,让情绪“透透气”,在色彩与线条的自由表达中游历这些患者艺术家丰沛的精神世界。
“他们既不是天才,也不是怪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普通人。” 一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陈智民所说,包容他们,也关照自我。
本次展览分为“蓝梦”“艺术治疗”“原生艺术”三个系列板块,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心灵故事。
“蓝梦”作者:每一张画都是我的灵魂
“蓝梦”系列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主题,呈现亲历者复杂的精神世界。
何为双相情感障碍?其实这类精神障碍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丘吉尔、海明威、毕加索、梵高等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人形容这类患者跌宕于天堂与地狱之间,身处躁狂和抑郁的两极情绪,上一秒情绪异常高涨,也许下一秒就跌入深渊。
《人生系列》向人生中的困境——死亡、家庭、社会伦理等等发问,在纸本上设立剧幕,试图揭开隐秘在日常背后的情绪体验。
《打开裂缝的日常》是作者挣扎的产物。“渴望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纳,被包容。”作者说:“每一张画都是我的灵魂。”
艺术治疗:让沉重的身体得以放松
“艺术治疗”系列选取了10-15岁的青少年儿童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进行艺术治疗过程中创作的作品。表达,唯有表达,让他们沉重的身体得以放松。
《最近的心情》,作者是一名12岁女孩,抑郁状态。“这都是我最近的情绪,无语、悲伤、生气、笑不活了、疲惫……今天是我住院两周的日子,我其实很无语为什么要住院……”
《谢谢阿康》,作者是一名15岁的女孩,抑郁状态,“这是在黑夜中流动的情绪,黄色和橙色是快乐的心情,绿色是伤心,然后白色像是虚无和空洞吧,我的情绪比较少,并且它们很容易被吸入虚空,就这样消失了。”
艺术治疗是以各种艺术的媒介来表达内心的思绪,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让人真正感到快乐。医生说,绘画治疗技术是艺术治疗的一种,画出伤痛、画出心情,“画掉”心灵的苦痛,重建生活的秀美与明丽图景。这时,绘画不是审美意义上的,而是心理意义上的。
美国心理学家Ley说:“用左脑的钥匙打不开右脑的锁”。心理医生解释,我们大脑的左半球主管逻辑、推理、演算、判断,是依靠言语来进行的,右脑主管视觉经验,如颜色、线条、节奏等,直接处理图像信息,以视知觉进行思维,创伤反应带来的最严重痛苦是情绪困扰,灾难性画面透过视觉作用于人的情感,因此,绘画针对右脑进行情绪调节是一种有效的出路。
“原生艺术”:如阳光穿透水晶的画作
“原生艺术”系列展示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绘画爱好者创作的作品。《花阵》《森林》《线条》《海洋》……这些画作如阳光穿透水晶呈现澄净明亮的内心世界,带领观众穿越作者心灵的旷野,感受这一个个心灵捕手用超越语言的艺术抓住生活中的点点微光。
“原生艺术”概念于1945年由画家让·杜布菲提出。这年,让·杜布菲应邀到瑞士参加文化交流,瑞土之旅中他多次探访精神病医院,精神病人用面包屑做雕像、在卫生纸上画画、在病房中涂鸦……这些给他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感动,他开始寻找并推崇这种匿名的边缘艺术作品。此番,喜欢“原生艺术”作品的观众可在上海一探究竟。
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第三期也正在该医院内展出。后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世纪朵云将持续合作,向公众展示更多患者艺术家的画作,为推动民众心理健康助力。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受访方提供,均为患者艺术家的作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