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号”画廊又来了。今天(3月3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00号画廊”第三期展览在该医院6号楼一楼正式向公众开放。参展艺术家均为在此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艺术家,画展呈现了他们独特的生命故事。
“加油,你们很棒。”“‘600号画廊’不虚此行,画作很治愈,会常来。”首批参观市民在互动区画上了“心语”,写下感受。
精神分裂症属重性精神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在1%左右。“我们完全无需为这类疾病打上疾病以外的任何印记,尤其是负面的印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说,本次“600号画廊展出”的作品来自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的3位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艺术家,“这些画作就是要让全社会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另一面,他们中也可以涌现出画家、音乐家、作家甚至科学家。”
这一次,策划团队再度创新,引入互动艺术展的方式,工作人员会把观众的留言收集整理后送给参展艺术家,艺术家的反馈也会定期在留言区更新给观众。策划团队希望让画展变成一个“传声筒”,促进患者艺术家与公众间双向的精神交流。
“从第一期开始,600号画廊的每件作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自画像,每一次的展出,我们不仅仅是欣赏者,也是促进精神心理健康去污名化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在这里,你可以谈论有关精神心理健康的一切。精神疾病需要被更多人了解,被社会所包容和接纳,这是医学人文发展的方向,也是画展举办的意义所在。”医生们说,希望由患者艺术家的作品打造的互动艺术展促成改变。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所在的门牌号“宛平南路600号”日益成为“网红”,人人希望拥有一块“600号月饼”,喝一杯“600号咖啡”,逛一逛“600号画廊”,带有“600号”的元素深受大众喜爱,映照着整个社会对心理疾病认知度、接受度和包容度的提高。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宣传处二级调研员俞军说,“宛平南路600号”正成为心理健康的代名词,这不仅是医院精神文明的成果,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温暖的体现。
由前两期画展可见,公众对患者艺术家的兴趣远大于对画作的兴趣,这也促成这次“互动展”的设定。画展策展志愿者陈梦媛说,“欢迎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在画旁的墙上进行艺术再创作,或写下想对他们说的话,成就一次互动,让社会更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上海市科协科普事业中心主任邵国华说,期待“600号”的科普传播不断创新,架起沟通人们心灵的“彩虹桥”。
作者:唐闻佳 贺悦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