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东航由上海虹桥飞往昆明的MU5804航班上,刚刚出生2个月的男婴突发呕吐、两眼翻白、呼吸急促,上海援滇医疗队部分成员恰好在机上,经过紧急救治,婴儿瞳孔恢复正常。医生和家长建议机组尽快落地。东航机组紧急备降长沙,为婴儿争取救治时间。最终婴儿顺利就医,并脱离危险。记者找到了6名参与救治的上海医生——来自仁和医院的顾潇、李晓东、梁钟鸣,以及来自瑞金医院的胡柯嘉、朱琰、卜玉莲,分别在宣威市和香格里拉市从事医疗援滇工作。
在这些白衣天使看来,挽救生命是“天职”,他们还同时分享了在对口地区就死扶伤的故事。
谈救人,“当时还是担心怕有意外发生,所以一直陪在旁边一刻也没离开”
在高空突发病情的婴儿有低血糖病史,是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顾潇是宝山仁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在听到医疗求助的广播后,他一直陪伴在病患一家身边,清理婴儿口腔中的呕吐物,将孩子的体位改为侧卧,防止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顾潇说:“小家伙住院时每两小时就要测一次血糖,真的很坚强。”
“因为孩子很小,而且出生后一直在医院里,整个身体状态不是很好。我当时还是担心怕有意外发生,所以一直陪在旁边。”航班备降前的时间里,顾潇一刻也没有离开。
朱琰表示,看到患儿后续救治及时,脱离生命危险,十分欣慰。梁钟鸣则说,新年援滇返岗,这是大爱在空中!
作为上海援滇医疗队成员,那天刚好是他们6人春节休假后返回云南的日子。
39岁的顾潇是一名充满热忱的青年医生。两年前,他就有奔赴抗疫前线的想法,可惜未能成行。当医院征召援滇医生时,他主动报了名。科室里很多同事都是二胎家庭,有两个孩子要照顾,顾潇只有一个孩子,因此也有些当仁不让的意思。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疗从业者,能够理解和支持他。目前,他在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急诊科副主任。
顾潇有个10岁的女儿,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平时,女儿的功课都是顾潇来监督的。周末还要带孩子打旱冰球,上兴趣班。援滇以后,这些事情都交给了妻子,他多少有些放心不下,担心妻子太累。女儿说,爸爸你去云南工作,没有人盯我做作业,真是太好了,令人又好气又好笑。有家人的支持,顾潇也有好心态:“爸爸去看祖国大好河山,为国家做些贡献。”
谈援滇,“我是党员啊。党员应该先上,这没什么好说的”
李晓东是顾潇在仁和医院的同事,是一名普外科医生。谈起援滇,他说:“我是党员啊。党员应该先上,这没什么好说的。况且,宣威所在的曲靖市地处山区,有2000多米的海拔,初到这里是会有一些高原反应的,刚来的时候走路有些喘,晚上睡不好觉。这里的食物口味辣,比较重口味。因此我们这些年富力强又经验丰富的骨干医生来,总不能让老同志上吧。”
到达宣威后的第二天,顾潇、李晓东、梁钟鸣就投入了工作。在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他们的援滇任务将持续到今年8月,用自己的医者仁心守护更多当地百姓。
这批医生是去年9月前往云南开始援滇工作的。云南的医疗环境和上海不同,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人身体有了不适,就医意愿不强,往往小病拖成了重病、急病,才上医院。较之在上海的时候,援滇医生要更为频繁地面对致命急症,同时又没有既往病史参考。
几天前,李晓东就遇到一名重症胃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人。他的起病原因是长期的胃溃疡,由于贻误治疗,胃出血发展成为化脓性腹膜炎。被送进医院的时候,病人已有感染发热的症状,接近休克状态,危及生命。李晓东和同事紧急为病人实施微创手术,一个小时后,手术完成。病人被救了回来,目前正在住院康复。
神经外科医生胡柯嘉是瑞金医院援滇医疗队的一员,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从事援滇工作。迪庆海拔3380多米,由于高原高寒和气压条件,这里的脑卒中、脑出血病人很多。去年年末,一位59岁居住在山区的藏族同胞突发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意识模糊。由于交通不便,胡柯嘉接诊时,病人已经昏迷。
头颅CT检查提示,病人右侧顶颞枕叶脑出血,溃入右侧脑室,周围水肿明显。水肿压迫右侧侧脑室,脑部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肺水肿。这是高原上的医生最不想看到的糟糕情况。胡柯嘉熟练运用3D-Slicer辅助技术,在计算机上快速重建三维可视化图像,发现出血体积约6.7x5.5x7.0cm,出血量达到130ml,精确定位血肿头皮体表投影并利用软件投射来设计手术切口。经过向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远程汇报和会诊,考虑为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深夜,一台手术紧张地进行,胡柯嘉为患者清除血肿,对脑组织减压。术后的第一天,正是元旦,ICU里的病人睁开了眼睛,CT提示血肿基本清除。
谈改变,“上海医生带来更人性化的理念”
在病患和当地同行眼中,上海医生是尽职敬业和乐于传授经验的。同时,上海医疗援滇力量也为当地注入了更为人性化的医疗理念。
今年1月5日,在迪庆州医院,援滇医生为一位食管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患者去年8月在香格里拉人民医院被确诊为食管癌晚期,伴有多发淋巴结和肝脏转移,接受了数次化疗。这一次,援滇的陈希医师给患者做了胃镜复查,发现他食管内的病灶惊人地消退了,只剩下浅表的黏膜层面的肿瘤。卜玉莲做了CT全面评估,也发现病人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灶消退明显,化疗效果非常显著。外科医师提出了大胆设想,既然患者在化疗下出现肿瘤的降阶梯,下一步是否可以对原发部位进行手术治疗?
经过仔细回顾病史,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诊治指南,上海援滇医生认为,虽然患者本次检查显示化疗效果明显,但考虑初发时已经存在晚期的情况,虽然化疗对原发灶和转移灶都起到了效果,但是不能排除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盲目手术,可能手术创伤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不能完全避免一定时间后再次出现远处转移的可能,那么本次手术的意义就不大了。
卜玉莲医师仔细对比了前后几次的CT检查,认为本次CT评估虽然对比老片示肝脏转移灶基本消退,但仔细观察,在肝门部有少许阴影,无法排除残留的转移。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继续给予患者化疗,并严密随访患者各项指标。
通过这次多学科会诊,瑞金医院援滇医疗队传递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要始终贯彻的是治疗患者,而不是单纯地治疗疾病。
作者:沈竹士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赵征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