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发布”下有不少人直言“破防了”。
起因,是一位自称是“一个普通的疾控人”的留言。这位署名为“jl”的疾控人这样说道:
“我真的没有想到面对疫情这么难。3天熬两个通宵的大有人在,而我们还不是最辛苦的。社区转运人员据说五天只睡了10小时……”
这条留言发出后,让更多市民对基层防疫人员的辛苦付出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
确实,每次看到“无新增”,市民们都感到安心。但每天一大早,每一波关于本市最新防疫信息的“上新”背后,都是基层防疫人员争分夺秒拼搏的结果。
进入2022年1月以来,全球新冠肺炎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突破新高。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春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上海流调队员比以往更加忙碌。枕戈待旦、事不过夜,已经成为包括疾控人在内的全市防疫部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常态。
与病毒赛跑,用最短时间阻断疫情传播!眼下,一支超过3000人的三级流调队伍,正坚守在上海的防疫最前线,日以继夜、连续作战,熬过一个又一个无眠之夜!
今天(1月15日)是周末,当记者拨通一些疾控人的电话时,电话那头,不少人坦言,“还在岗位上”,“只能说几句”,“已经太忙了、忙疯了”……
过去这几天,全天候24小时值班值守的队伍,不断“出发”与“到达”,目的只有一个,阻断病毒传播,保障更多市民过一个祥和年。
01、不眠不休,因为我们应对的是奥密克戎
“我自己已经几天没有睡觉了。”这是今晚接通记者电话时,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潘浩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但他无心睡眠,与新冠病毒的赛跑还在进行中,流调,是一场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角逐。“这一次,我们仍旧要跑得比病毒快!”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一份份详实的流动轨迹、流调信息不断“阻击”病毒,防止疫情扩散。这背后站着的,是一群24小时待命,与病毒争分夺秒的流调人。
用潘浩的话来说,上海防疫部队的“作战”特点可概括为四个字——快、准、严、早,而精准防控的“灵魂”便是流调。
“咬紧牙关”“日以继夜”“不眠不休”……今晚,与记者通话间,徐汇区疾控中心主任汪澜一口气说了三个词。眼下,她身处的徐汇区疾控中心灯火通明,徐汇区卫健委、疾控等条线的主要负责人都在一起,刚就这轮疫情排查中一个个具体问题一一落实、协调快速应对举措。
“我们还有大量流调人员正在现场,不管多晚,我们的原则是必须尽快把排查做好,不漏一人,不漏一个细节。”汪澜告诉记者,1月以来,随着这轮国内本土疫情波动,疾控人已处于“不眠不休”状态。
“我们应对的是奥密克戎,防控手势更紧,就意味着我们排查需要更细致,当然也就意味着工作量更大了。”汪澜说,排查对象,从密接、次密接、高筛(高危筛查对象)到风险地区来沪人员等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别人员,都必须第一时间落实管理举措,不仅仅是第一时间找到这些人,找到后还要第一时间落实管理,与此同时还得跟进不同频率的健康采样与结果更新。“而一旦有新发异常采样结果,所有工作必须先优先保障这个‘新发’的密接、次密接等人员第一时间落实采样、管理举措。”汪澜告诉记者,所有的工作必须是快速且细致的,工作人员手头的工作往往还是“叠加”的。
令她特别感慨的是,没人抱怨,没人喊苦,因为大家都清楚,速度,就是疾控人的生命线。
“疲劳、又兴奋”,这是眼下徐汇疾控人自述的状态,“疲劳是因为连轴工作很累,兴奋是因为一个新单来了,你必须让自己兴奋起来,甚至需要亢奋”。
02 、一天下来,护士要爬几十楼、几千层台阶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多地相继出现聚集性疫情,境外输入病例也在明显增加,防控形势复杂而严峻。面对大流量的流调处置及密接管理任务,徐汇疾控迅速拉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流调组、报表组、联络组、信息核实组……近30人的密接流调队伍除了自身常规业务工作外,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疫情防控中,24小时保持手机待命。
“现场流调组要对所有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到过的轨迹现场开展查阅监控,面对点位众多的情况,一排就要大半天,经常错过吃饭,排查到凌晨1、2点也是常事。”汪澜还记得,此前有流调人员去一家单位做排查,看完监控、排查好所有人员已经是清晨4点,他们不是回家,而是回到单位交接跟进工作。
作为流调人员的坚强后盾,采样队伍易被忽视,但他们同样是筑牢基层防疫墙的重要力量。
夜幕降临,普陀某小区老年活动中心门口搭起了简易的台子,普陀区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郝平带着采样队伍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这个小区在不久前进入封闭管理状态,而采样是筛查出“危险因子”的重要手段。
“今天估计要忙到12点了。”郝平告诉记者,这个大型居民社区有65幢楼、2000多户人家,其中还有不少老年人,难以活动的都需要采样人员一个个上门。“老小区,没电梯,一天下来,护士要爬几十楼、几千层台阶。”
电话里,郝平的声音听上去很精神,但在过去的这几天里,采样人员却过得极为辛苦,休息对他们来说太过奢侈。
复盘一天的行程,郝平说,极为“简单”——早上7点半到医院集合,每天奔赴20多个采样点位,忙碌至凌晨,周而复始。最累的一次,她忙到了凌晨6点,休息不到2小时,便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这还不是最难的。
穿着防护服,采样人员们不敢喝水,常常一穿就是一天;采样任务多,错过饭点是家常便饭,可冬天天气寒冷,等待他们的往往是冷菜冷饭。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坚持站着采样,“毕竟我们是鼻咽拭子一起采,站着居民的体感好一些。”郝平说,这么做的代价是,一天任务完成,回医院时脚都抬不起来。
03、一切的拼尽全力只为一个小目标:过个祥和年!
事实上不止是采样人员,在上海,防疫工作环环相扣,流调、采样、检验……有太多基层防疫一线人员日夜奋战,以自身星火之力守护上海这座城市的平安与祥和。
“今天看到上海发布这条留言,很有感触!”汪澜也想借此机会呼吁市民:第一,接到疾控的电话,不要挂断;第二,对话期间,不要紧张,尽可能细致回忆,多一个细节,可能就减少疫情向更大范围扩散的可能;第三,如果被判定为密接、次密接等管控人员,还请配合转运等工作,因为一个人的耽搁、可能影响后续一系列工作的搁置。”
疫情至今,徐汇疾控流调密接队伍共排摸病例和密接场所轨迹数十个、出动数百人次,调查管理各类风险人员数千余例,这“十”“百”“千”的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战,是熬红的双眼,汪澜说,一切的拼尽全力只为一个小目标——“过个祥和年”。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主任医师朱奕奕告诉记者,目前,疾控机构现场流调遵循“2+4+24”原则,即流调队伍2小时内抵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24小时内初步查清基本情况并完成流调报告。
“两年来,流调应急队员24小时值守,放弃了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光,随叫随走的应急出发是疾控人每一天都可能面对的工作场景,每一次的流调出动,往往意味着通宵达旦,为了和病毒争取时间,越早越精细的工作,意味着疫情防控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朱奕奕说。
春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上海流调队员比以往更加忙碌,深夜凌晨的铃声一响,防护用品、电脑、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早已备好,寒风中那一件件紫色外套一闪而过,也铸成夜色中一抹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对广大市民来说,保持正确的战疫姿势依旧十分重要。也请每一位市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务必绷紧防疫弦,在坚持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的同时,做好“防疫四部曲”:
一个“要加强”
加强个人防护,时刻保持防护意识,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防护措施。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朋友,要积极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人员,及时接种加强针。
两个“非必要”
非必要不出沪,非必要不举办年会活动。除返乡探亲、必要公务等以外,非必要不离沪,旅途当中人群大量流动聚集,难免有风险。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手部消毒等,开展每日自主健康监测。减少非必要的聚集聚会,聚餐时控制人数。
三个“需主动”
主动报告、主动检测、主动就诊。从中高风险地区返沪人员要提前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宾馆报备,主动进行核酸检测,配合完成隔离管控等疫情防控措施。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及时就近选择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
四个“应注意”
乘坐交通工具、电梯时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办公场所内注意开窗通风,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长;快递收取注意清洗双手,推荐通过快递柜或无接触方式收取快递;冬日出行注意防寒保暖,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适当增添衣物,管好口鼻防感冒。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