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11月25日,上海通报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紧随“德尔塔”之后,还出现了“奥密克戎”等新冠变异毒株。此轮疫情再度提醒大众,秋冬季节病毒传播绝不能忽视。
防控新冠疫情,除做好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延续已经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外,接种新冠疫苗仍是有效的防疫利器之一。
今天,记者从上海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上海3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7.7%,18岁以上全程接种率达93%。
市疾控中心专家也再度呼吁,对于新冠病毒而言,所有人群均是易感人群,其中老年人、儿童等体弱人群尤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已经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或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基础免疫且满6个月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加强针。
老人感染后,重症、死亡风险远高于年轻人和儿童
上海自今年3月起,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启动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工作。上海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60岁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36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35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40万人。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老年人仍存在“疫苗犹豫”“疫苗观望”的情绪,“有些老人认为自己活动范围小,因此‘中招’的机会不大。”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直言,这是明显的误区,“即使老人出门少,家中小辈也完全存在将病毒带回家感染老人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透露,根据各国统计情况来看,目前全球死亡人数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从广东、江苏散发疫情以来一些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出现重症的感染者90%以上没有接种疫苗。
孙晓冬说,60岁以上老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免疫力也较低,且多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不仅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而且一旦感染,其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均高于年轻人和儿童。“因此,我们建议,60岁以上人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接种疫苗。”
老年人不良反应略低于成年人,尽快接种加强针
截至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在境内外60岁以上老人中的接种数量已超5亿剂次,疫苗在高龄者的接种过程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且老年人不良反应略低于成年人。
自11月1日起,上海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不少老年人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基础免疫,但对于是否要继续接种加强针有些犹豫。
“加强免疫是指按照常规程序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保护效果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从而保持人体对相应疾病的免疫力。”孙晓冬解释,加强免疫并非新名词,反而在疫苗接种中十分常见。
比如,儿童常规需要接种的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等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中已经包含了加强免疫的剂次。另外,对于非免疫规划疫苗,比如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免疫后半年后如果再次被可疑动物致伤,就需要进行加强免疫。
基于目前最新的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研究结果,专家组综合考虑了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等相关因素,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在完成全程免疫6个月后开展加强免疫的策略。这其中有一个重点指向,即老年人群。
“通过两年来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低于年轻人,而且所有人群在接种新冠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郑忠伟呼吁,老年朋友不仅要加快疫苗接种,还应适时尽快接种加强针。
疾病稳定期可正常接种,接种前可带既往病史材料
不少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接种新冠疫苗时需要注意什么?孙晓冬建议,老年人在预约接种前,做好健康管理,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即这些疾病的病情处于稳定期,比如高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
如果老年朋友搞不清楚自己的慢性病是在“稳定期”还是“发作期”,可以把既往病史材料带在身边,每个接种点在接种前都会给接种者做预检,“也请老年朋友不要隐瞒自己的病情,将自身情况跟预检医生说清楚,看看当前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接种。也可以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让医务人员根据你的情况来判断。”孙晓冬说。
此外,在疫苗接种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不可擅自停药,具体可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
孙晓冬也特别提醒,接种者留观30分钟非常重要,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过敏反应一般出现在30分钟内,请接种者配合,以便医护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如遇到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不适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建议尽快就医。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