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过这样的故事吗,500年前一只老鼠差点毁了伦敦,因为村民们秉承“将善良传递下去”而幸免于难;100多年前,哈尔滨因为一场鼠疫,6万条生命顷刻消逝,一位伟大的公共卫生专家带着人们坚持科学防疫,穿过传染病这条幽暗隧道……10月5日,在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健康报》社指导下,冠生园之夜“生命至上”大型医学人文情境叙事在上海倾情上演,展现白衣情怀,思考医学价值,叩问生命意义,在当代医学人文的家国情怀中助力城市软实力的跃升。
这是全国首场以“生命”为主题的大型医学人文情境叙事演出,为上海医学界与艺术界又一次联手,历经三年筹备,接受战疫洗礼,跨越百年时空,汇聚国内外抗疫与医疗救护的动人篇章。
17个情景叙事
一部浓缩的百年医学史
国庆黄金周,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再现古今中外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医学事件,全场17个情境叙事,俨然是一部跨越百年的浓缩医学史。
500多年前黑死病的阴霾笼罩着英格兰,鼠疫很快从伦敦传遍南方,位于中部德比郡山谷中,南北交通要道的亚姆村,也有村民感染。为阻击传染源,切割南北交通要道,保证北方的安全,村民实行自我隔离,用生命构筑一堵防火墙。400天后,疫情就像突然来到一样,突然消失,344位村民中感染死亡达267人。巨大生命代价,换来了英格兰北方的平安与繁荣。
清朝末年,哈尔滨鼠疫,6万人不幸死去,在英国剑桥留学的伍连德博士,驰援东北,抗疫救灾。他提出鼠疫“人传人”的科学论断,发明“伍氏口罩”,为彻底杜绝瘟疫传播,他还不顾封建世俗习惯的强烈反对,提出必须焚烧被感染的尸体,东北的疫情就这样被控制住了。
破除传统观念,坚持科学抗疫,100多年后,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病毒的许多举措,正是延续伍连德等先驱为后人作出的探索。
“从黑死病到鼠疫,再到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一次次引发对人类与自然、生命与生命卫士关系的思考,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艺术的呈现以人文为基石,回应‘生命至上’的终极要义。”据悉,编导集体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探寻医学人文的立意与表达方式,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更进一步推动主创人员对医学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素材积淀。
阵容空前的公益演出
医、艺名家携手礼赞“生命”
整个演出包含讲述、情景对话、情景剧、独白、集体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
剧组阵容空前,除艺术名家、中青年演员与艺术院校学生,还有来自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大部分人曾亲历抗疫一线,有60位医护人员本色出演,使舞台呈现更为真切。
此外,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参与创作,例如由中央歌剧院艺术名家康庄朗诵的《我是医生》,作者就是奉贤区的基层农村医生。
一大批艺术名家积极投入这场公益演出。现场朗诵毛泽东诗词《送瘟神》的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朗诵毛主席诗词,慰问医护工作者,很是高兴!”多位艺术名家把参加这场赞美医者的演出视作“荣幸”。上海歌剧院第六代“江姐”何晓楠在这场演出中扮演一位只有两句台词的护士,依然乐此不疲。
聚焦生命关怀的终极思考,反思人类与传染病的历史,深度阐述人文关怀的价值所在,这场全国首创的“生命至上”大型医学人文情境叙事演出希望通过赞美生命与生命卫士的壮丽篇章,引发人们对当代人文建设的思考,激励人们在忙碌日常的同时,保持对崇高的向往与追求,在医学人文的家国情怀中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为海派城市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贡献有力支持。
医务界代表尤其是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代表现场观看了演出。华山医院副院长、华山援鄂医疗队总指挥马昕说,“感谢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让我们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日子,继续弘扬我们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相信,疫情无情人有情,只要我们全社会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病毒、战胜疫情,让我们为全人类的健康而共同努力。”
本次演出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上海上善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烁渊艺术承办,上海市朗诵协会、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协办。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