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将至,心情可放松,防疫不放松。考虑到近期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国内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本土疫情,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端午假期应避免不必要的跨境出行,避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
目前,我国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境外输入,我国仍然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在此背景下,上海始终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这六个关键点关节点。
普通市民也应保持常态化下的战“疫”姿势:继续绷紧防疫这根弦,始终做好个人防护,牢记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三件套”,做到口罩还要戴、咳嗽喷嚏还要遮、社交距离还要留、双手还要经常洗、门窗还要尽量开等防护“五还要”。
【想逛花博会?这些要点请注意!】
明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不少市民都有出行打算。
目前,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正在崇明区举办,市民游园期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
市疾控中心提醒,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应避免前往花博会;入境人员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还需开展7天社区健康监测,期间要避免前往花博园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游客在游园期间,记得带好备用口罩、消毒湿巾等个人防护用品。在入园时、室内场馆和室外人群聚集处应佩戴口罩。在入园和入馆时,游客需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测温和健康码查验等工作,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如果是学生团队集体入园,学校老师或导游应配合组织学生做好上车前测温和下车前测温。
游玩期间,游客要注意饮食安全。花博会园区内有大型室内就餐点,人流量较大,应注意错峰前往,就餐时尽量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游客也可自带面包、点心等容易存放的干粮。
一旦在游玩过程中出现发热、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询问附近保安或志愿者,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尽快前往医疗点或发热哨点诊室测量体温、及时就诊。
【三天小长假,个人防护不放松!】
同时,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7点防护措施:
1、减少聚集:避免人群聚集活动、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或打喷嚏)的人接触。
2、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时、在室内公共场所时、就医时和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
3、随时保持手卫生: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需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4、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开窗通风;加强营养,适度运动;咳嗽或打喷嚏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捂住口鼻;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勤晒衣被;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鼻眼。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及时咨询和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发病前14天重点国家、地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有症状病例的接触史。
6、境外来沪返沪人员:入境时应配合做好健康申报表信息填报、测温和采样检测。隔离观察期间,请服从医务人员安排,积极配合健康监测,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7、接种疫苗: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群均推荐接种新冠疫苗。
【疫苗第一针还有打吗?当然有!】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6月10日起上海不再打新冠疫苗第一针"的消息。
对此,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要求,也没有提出这样的指标和任务,我们一直是欢迎大家在任何时间段,只要条件适合都可以随时来接种疫苗,我们提倡大家应种尽种、尽早接种,打疫苗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孙晓冬说,目前,上海新冠疫苗供应量十分充足,全市疫苗接种量已超过3000万剂次,但完成了全程接种(打完两针的两剂次疫苗或一针一剂次疫苗)的只有1200多万人,因此疫苗接种的速度不会放缓。他也呼吁,社会公众应接尽接,抓紧时间打疫苗,已经接种第一剂的市民朋友,按照要求,尽快完成第二剂接种。
相关部门同时指出,由于大多数适龄接种者已完成第一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目前,各区接种模式已从大规模集中接种,逐步转变为灵活机动的社区嵌入式接种。具体调整情况,市民可从各区卫健委微信号获悉。
作者: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文汇报资料照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