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心血管疾病防控情况如何?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是一个观察的好视角。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正在上海召开,备受关注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如约发布。这是一项反映我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的综合指数,简单、直观地评估了中国人群心血管健康状况,2017年首次发布即引起广泛关注。
5月29日,CHI专家组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首席专家王临虹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于建荣教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部编辑部主任史红女士、晖致中国医院业务事业部副总裁任强等出席发布会。
14省市在全国水平线上
今年是心血管健康指数第三版发布,该项目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发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共同合作推出。
葛均波院士说,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感谢专家们的努力,做这项工作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排行榜的形式引起政府层面的关注,“武侠江湖有琅琊榜,希望心血管健康指数榜单能成为心血管防控的琅琊榜,为中国心血管健康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了2021版的具体情况。2020年8月下旬,2021版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启动会的召开,宣告其工作正式启动。期间专家组经历了数据更新原则讨论,初步测算,两次专家论证几项重要工作节点,至5月的最终发布历时了9个月之久。新版CHI仍从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疾病救治情况和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五大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CHI评估五大维度
上海市以83.27分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天津市分别取得第二到六名,共有14个省市在全国CHI水平线上。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排名升降变化较大,但大部分省份的CHI分数均有较多提升。
大部分省份均有较多提升
如何对结果进行科学、高效地解读,霍勇教授提出要有正确的“三观”——整体观、动态观、改进观。整体观,既要认识到严峻的形势,又要看到各界的努力。动态观,即动态地观察,不仅要横向对比,还应进行纵向观察。所谓改进观,顾名思义,通过分析各个维度各项指标,寻求改进空间。
东部省份排名靠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首席专家王临虹教授针对新版CHI数据进行了分析解读:
CHI2021测算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与前两版保持一致,即五大维度共52个指标,但数据源较前再次更新,并改变了部分数据带入算法。
从结果上看,东部省份得分均较高,且排名前8位的省份均为东部省份,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整体而言,我国CHI在逐步提高,总心血管病早死概率、胸痛中心建设数量、高血压控制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多项指标均有所改善,CHI2021版各省排名体现了各省发展的“加速度”。
2017年至今有改善的指标(基于全国数据)
此外,单一维度的评估结果各有差异,这表示即使分数较高的省市,也存在相应弱项。
因此,王临虹教授强调,相对于总排名,各省更应该参考排名靠后的相应维度和指标,关注自身的弱项,从而为将来的进步找到着力点。
霍勇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谈到,心血管健康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导向作用,对医生、医院、政府乃至企业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它提醒政府、医院这些相对上层机构重视心血管慢病管理,认识到优势和不足,也系统通过不断完善评估体系,使反映的问题能愈加接近真实情况,“能够颗粒越来越细,比如数据具体到市、县、地区,越来越科学和精准。”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许琦敏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