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与带教老师一起进行家庭健康管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医学生范昊在结束第一次家访后的感叹。这天,面对一名老人突然表露的悲伤情绪,她一时不知该如何纾解,最后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转移了话题,聊起了老人的孙辈,老人才变得开心些。
这件事后,范昊决定去补充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而这,仅仅是这门课带给范昊的启示之一。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有这样一门课,课程规模之大、历史之长、内容之精,在全国医学院校首屈一指,获得师生高度好评。有学生在经历之后这样写道:这门课让我们重新反思医学的本质,将我们的目光从“病”拉回到“人”,从多角度去理解患者,了解他们的诉求。
这门课并没有什么艰深的名字与内容,它就是预防医学社区实习课程。
“我以为社区医生的工作比较轻松”
“您每天都测血压吗?”“和邻居走动多吗?”“最近睡得好不好?”
4月的一个上午,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2016级本科生范昊、李广润来到独居老人施阿婆的家中,耐心询问关于生活起居的问题。这是他们在预防医学社区实习中进行的第一次家庭访视,看似闲话家常,其实他们需要通过谈话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健康评估与管理。
结束交谈后,两位实习生还为阿婆整理了家庭药箱。“检查患者的服药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南服务站点的社区医生兼带教老师章慧在旁解释,“我就遇到过一个患者同时吃倍他乐克和比索洛尔两种药,导致心率过慢的情况。”
疾控参观
预防医学与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郑频频教授说,在复旦上医,每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都要进行4周的社区实习,完成疾控中心参观、家庭健康管理、社区人群健康与疾病预防、社区诊断、人文病历、行为咨询干预技能训练、健康教育讲座等工作。
在进行预防医学社区实习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已从课堂上学习了一定的预防医学理论基础知识,且大多在三级医院实习过,但进入社区后,体会大不同。
临床医学(五年制)儿科方向2016级本科生陈惠芬说:“这之前,我以为社区医生从事的工作比较轻松、简单,但参与其中才发现,他们要处理的事务非常繁琐,诊疗时要关注的方面复杂而多元,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带教老师章慧也说,除了对症下药,社区卫生工作者还要了解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管理患者的生活习惯,开展精准化健康教育,这些可能都与专科医院的定位与要求不同。
在社区,带教老师会引导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诊疗的关注点从一种疾病放大到一个完整的人,再到一个特定的人群。“他们不仅是医者,还要成为倾听者、协调者、健康管理者和倡导者。”章慧说。
一个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机会
对陈惠芬而言,社区实习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提供了一个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机会,让她对患者的体验和需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社区的诸多见闻中,她对一个场景念念不忘:这天,她在参与社区门诊时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患者,拿着从医院开的药过来询问该怎么吃。“这让我印象太深了,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得更耐心、细致地对待患者,尤其在如何提高患者健康素养的技能方面继续锤炼自己。”
在社区,这群医学生也在每天“涨知识”。临床医学(五年制)2016级本科生罗佳倩第一次走进社区门诊室时,患者拿号取药的流程就吸引了她的注意。
“原来患者不是在门诊时拿到药的,他们会先收到一个号码,之后凭号码取药。”带教老师章慧随即向她介绍了上海正在实施的“长处方”和“延伸处方”政策,现在,很多常用药可以在合理合规的基础上配送至社区,为患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罗佳倩因此意识到了各级医疗机构配合的重要性,“如果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了解哪些药可以通过一级医院配送到社区,就可能省去患者排队买药的麻烦,这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
社区是个小社会,原先存在于书本的概念在这里转化为了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临床医学生们不仅积累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学习到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社区防治措施,也感受到了社区医生对待患者的爱心与责任心。
陈惠芬在实习时遇到过不少在社区居住多年的老患者,他们常对医生说:“你就像我的家人一样。”陈惠芬认为这种感情一定是相互的——患者之所以信任医生,是因为医生也给予了患者足够的耐心和关注,“老师们不仅记住了患者的名字和家庭状况,还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病情变化了如指掌!”
百年求索,在新时代深化“为人群服务”
事实上,这门课程的开设正是根植于上医“为人群服务”的办学宗旨,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一以贯之,且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改革创新。
早在1927年,颜福庆老校长创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学院前身)时就非常重视预防医学,他亲自组建公共卫生科,并创建吴淞卫生公所,积极开展城市和农村卫生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顾学箕教授秉承恩师“为人群服务”的信念,在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重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社区实习。鉴于当时社区教学条件不成熟,学生主要在公共卫生学院各教研室以及临床相关科室进行现场调查实践以提升科研能力。
随着实践和教学基地建设日臻完善,2003年起,预防医学实习开始扎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学生每年进行约40户家庭的访视工作,深入社区家庭进行家庭健康评估。到2011年,实习范围覆盖到了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时间确定为四周,实习地点覆盖徐汇区斜土、徐家汇、龙华、枫林等四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建立了以强化人群健康管理和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为导向的“体察内化式-全程规范化”的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模式。
实习课程多年来紧密对接现实需求,特别是新冠疫情后,疾控中心参观环节还特别增加了疫情防控主题,包括防护服的穿脱教学、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
预防医学社区实习课程开设至今,吸引了多所高校前来参观学习,它与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一起先后荣获“国家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17年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预防医学社区实习课程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傅华教授说,目前的实习安排设计历经多年实践锤炼,力求使实习生体察社会细胞的微观环境,将临床医学知识应用于具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群中,践行和发扬复旦上医“为人群服务”精神。
作者:唐闻佳 徐朝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徐朝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