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他的脸庞,嘴角歪斜上扬;
二查他的两只臂膀,单侧没有力量;
聆听他的声音,是否含混又不清;
遇以上状况,立马打120没商量。
这是由医生跨界改编的“中风120口诀”歌词,花一分钟记住,包含救命要领:
“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2018年,中国卒中死亡率为149.49/10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为持续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提出的“医体融合,预防卒中”的号召,在国际体育日(每年4月6日)之际,中风120特别行动组携手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在第八届IWF上海国际健身展上共同发起“中风120·潮健康: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全家总动员”主题活动,号召公众增加体育运动,学会卒中预警,传递卒中全程管理的健康知识。
活动现场,一首由“中风120口诀”改编的洗脑神曲,让人直观认识到卒中的危害,歌舞演员身穿“中风120”潮服,以热舞演绎贯穿脑卒中全程管理的三大关键环节——预防、急救及康复。
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规律运动不能少,烟酒通通都戒掉”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在2020年第十五个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活动中提出,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卒中可防可治。在预防为主的疾病管理倡议下,一级预防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也是减少卒中患者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之一。缺乏体育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规律的有氧运动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风险。
赵静教授
中风120特别行动组全国组长、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建议:“预防卒中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一方面要注意戒烟戒酒,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运动,科学的运动能有效预防卒中,但运动强度需因人而异。健康人群建议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总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可选择如慢走、慢跑、游泳、抗阻训练等项目。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需根据医生意见设定运动方案,注意运动安全。”
如果这些建议浓缩成一句话会是什么?赵静教授笑言,“那就是歌词里唱的——预防中风很重要,规律运动不能少,烟酒通通都戒掉。”
快速识别症状
卒中急救须牢记“中风120口诀”
快速识别症状是脑卒中救治的第一步,也是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在脑卒中的治疗上,国际上一直在强调“时间就是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能在症状发作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但中国的院前延误时间中位数在15小时,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不能识别中风的早期症状,即使知道中风了,也没有急救意识,导致中国缺血性中风的溶栓治疗率只有2.4-2.5%。
为解决这一问题,复旦大学赵静教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Renyu Liu教授在2016年共同提出中风120三步识别法,把中风早期预警症状和中国特有的医疗急救号码120 直接联系起来,三步法口诀简单且形象,即使是儿童和老人也能记住。
赵静教授进一步强调家庭成员对卒中识别和急救知识掌握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卒中患者发病在家里,家人亲友有更大机会成为识别症状,做出急救判断,从而挽救患者生命的第一决策人。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唤醒全社会对中风急救的重视,呼吁在千家万户中普及‘中风120口诀‘,让家庭成员乃至社会上人人都能够及早识别中风预警症状,尽快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在4.5小时的黄金治疗时间窗内,帮助家人获得更有效的治疗,减少‘致残致死’的遗憾。”赵静教授还高兴地与记者分享说,基于这个想法,去年他们拍了一部微电影《唤醒Wake up》,上月入围了纽约国际微电影节,希望进一步引发大众对卒中的关注。
尽早康复,尽早获益
坚持不懈康复,重回职场也很棒!
一旦发生卒中,就一定会“失语,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吗?别灰心!
其实,尽早开始正规且全面的卒中康复,是降低卒中致残率的有效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甚至恢复工作能力,但很多患者却忽略了卒中康复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舒乐博教授
霁达康复医疗负责人舒乐博(Dr. Paul Schönle)教授介绍,在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76%的患者在卒中发病后的六个月内启动了康复治疗。
“卒中康复越早越好,比如我们有一位患者,中风后不能独立行走,上肢无法活动,生活无法自理,认知受损。但他在急性期救治后第一时间开始了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密集康复训练,一个月后基本实现进食、转移,并在治疗师的陪同下进行短距离步行。随着体力和自信的恢复,语言功能也逐渐恢复。” 舒乐博教授称,卒中的康复治疗是多维度的动态治疗系统,应包含精细化的个体康复方案和兼顾身心的人文关怀。而且康复必须贯穿疾病治疗与恢复的全过程,从急性期在病房的早期治疗,到康复中心的治疗,并一直延续到家中的继续治疗。只有康复医师团队、患者及其家庭、社区的配合和坚持,才能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身心恢复,加速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进程,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者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