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现象在临床中很常见,它是指眼前有随眼球转动的小黑影,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点状和线状等,很像蚊子,因此形象地被称为“飞蚊症”。
当注视白色或者明亮的背景时,更容易发现“飞蚊”的存在。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碰到许多患者都有关于飞蚊症的困惑:这到底是不是一种病?我该怎么去治疗呢?
要想真正了解“飞蚊症”,必须先来了解下眼球中的一个特殊结构——玻璃体。玻璃体并不是玻璃,其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9%。它是人眼中类似于玻璃一样的无色、透明胶质体,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充满于整个玻璃体腔,具有透光、使眼球成形、稳定眼内组织等作用。
如同人会长白头发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也会出现“老化”,即玻璃体发生液化和变性等,可导致玻璃体腔出现混浊物,专业上称之为玻璃体混浊。当这些混浊物被外界光线投影到视网膜上,人们就会感觉眼前出现了飘浮的黑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飞蚊症”。
研究表明,21到40岁的群体中有5%的人玻璃体发生液化,40到60岁之间达40%,60岁则增加到80%。具有高度近视的人,较没有近视眼的人,更早、更高比例发生玻璃体液化,出现“飞蚊”现象更为常见。因此,此类“飞蚊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非疾病。
既然生理性退化导致的“飞蚊症”不属于疾病,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特殊治疗。而且,这些“飞蚊”并非一直存在或永久不变,当玻璃体混浊物被投射到没有视网膜结构的视盘上或者不在视网膜上产生清晰的影像时,它们可以完全消失或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如果眼前出现这一类“飞蚊”,不要过于紧张,采取“和平相处”的原则,这些“飞蚊”大多数能慢慢适应,不至于影响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出现“飞蚊症”等眼科亚健康状态的年轻人比例逐渐增多。据统计,在20岁至40岁人群中,有近80%的人经常出现眼球充血或干涩、视物模糊、眼睛酸胀、易流泪、惧光等症状,绝大部分是因为长期用眼过度、眼睛疲劳所致,一些眼药水的误用也会加速眼睛的亚健康发展。这部分“亚健康眼”人群有可能发展成干眼症、结膜炎、急性麦粒肿患者,甚至诱发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严重眼疾。因此,生活中如出现眼部不适,还应尽早向专业医疗机构求助。
此外,有些“飞蚊”尤其不可轻视。引起“飞蚊”的根本原因是玻璃体出现了混浊物,而混浊物的产生还有很多病理性的可能,如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炎症、玻璃体出血等。如果眼前突然出现大量“飞蚊”或短期内“飞蚊”日益加重,同时伴有明显的闪光感或视野缺损,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尽量散瞳并请医生详细检查眼底,排除视网膜裂孔等其他病理性因素。
如果确实发生了视网膜裂孔,就应该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以封闭裂孔,减少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几率。
同时,一次检查结果正常并不代表以后都没有问题,一旦出现闪光感、“飞蚊”突然增多等现象,就需要再去医院接受检查。所以,在发生“飞蚊症”的初期,尤其伴有闪光感的情况,建议不要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加速玻璃体后脱离,进而可能导致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等疾病,产生严重后果。
作者:孙涛(作者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