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1月26日)从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关于在全市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建议》提案荣获市政协2020年优秀提案奖。这份提案由郑锦等12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参与,积极推动上海在移风易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上开全国之先,在全社会获得良好反响。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2/3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尤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健康上海行动推进中,日常生活认真落实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围桌合餐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但合餐时筷来箸往,使得筷勺上粘附唾液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也借此传播,引起交叉污染,带来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其中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典型。怎样既沿袭优良传统习俗,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积极降低患病风险?
面对新冠疫情,上海市民健康意识高涨,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抓住机遇,在去年2月23日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聚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无论是在饭店还是和家人用餐,都请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较大的饭店,更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健康用餐。“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海报同时推出。
倡议一经发布,上海在移风易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上又开全国之先,全社会好评如潮,国家爱卫办给予充分肯定,全国各地积极推进。
与此同时,在郑锦委员的发起下,在很短时间内,120多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在全市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建议》,从加强健康教育、营造社会氛围、创建支持环境等方面积极推进公筷公勺使用,并建议加快地方修法进程,让法制成为公序良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进器。
这份提案进一步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食风尚,引导广大市民改变就餐习惯,提高市民对使用公筷公勺的认识,提升餐饮服务单位对提供公筷公勺服务的认同,对之后的公筷公勺地方标准出台、公筷公勺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被纳入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让每一张餐桌上的公筷公勺成为健康上海的新时尚,更好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市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
目前,兼具勺子和叉子的功能的“公叉勺”作为市民健康礼包中的实用健康工具,正与《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一起发放至全市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既可引导市民改变健康行为,又可满足大家对健康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全市2400多万市民的健康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作者:唐闻佳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市健促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