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
面对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在党委书记范理宏、院长秦环龙的领导下,以钢铁意志、必胜信心和医者担当勇敢地面对挑战!
最精锐的部队向暴风眼驰援,武汉与上海两条战线铺开——刘勇超、许虹、彭沪、严松娟四名白袍战士,作为十院三千多名员工的先锋与代表,赴武汉战疫魔;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胜教授团队作为“五大天团”之一入驻市公卫中心,为患者生命护航;更多十院人坚守在医院主阵地,为打造精细化防疫三道防护线不停奔波着……
抗击新冠仅是十院百十年优秀文化传承的一个生动注脚。
2020年,十院迎来建院110周年。
110年来,十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仅创造了医疗领域的多项第一,更成为企业医院成功转型的典范。
面对未来,十院也喊出新口号,建设成为与同济“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综合性医院,向“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医疗机构”奋勇迈进。
01
医院转型看十院:
将医院建设“小事业”融入社会发展“大宏图”
新转变、新传奇。
“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医院!”百十年来,十院人始终以不变的初心与行动践行铮铮誓言、履行医者使命。
回望历史,2003年,为贯彻铁道部“主辅分离,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融入上海改革开放的洪流,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成为市卫生局直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一年后,医院正式揭牌更名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从一家以系统(行业)内员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医院,转制为上海这块中国乃至亚洲医疗高地上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绝不只是换一块牌子这样简单,百年老院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
新挑战,也意味着新机遇与新优势。
2004年至2008年四年间,时任党政领导班子“精心谋划、夯实基础”,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添置、加强学科与人才队伍为重点,在医院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2008年开始,新任领导班子进入“完善制度、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组建学科群加快品牌学科打造、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促使十院步入迅速发展轨道。
十余载光阴、三届党政领导班子,始终秉持改革、创新、融合、提升的理念,将医院建设的“小事业”融入上海乃至中国发展的“大宏图”,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发展思路,使医院实现了转型发展的跨越。如今的十院无论从医疗业务、科研教学,抑或从精神文明、医院文化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传承铁路的“速度”基因,十院的成功转型无疑是行业医院转型成功的标杆,成功书写了“医院转型看十院”的传奇。
02
不忘至善初心:
用医护“四心”换病家“四感”
新成就、新希望。
今年,值百十建院之际,连续十二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的十院再度收获殊荣:正式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将这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收入囊中,十院人靠的是不变的探索与创新。
2012年起,十院的发展思路再度转变,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十六字方针为导向,医院的规模体量、院容院貌、环境设施,技术水准、人文精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单纯的医疗行为向注重学科综合实力提升转变:整合各学科优势,十院若干学科已建设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在同行中形成了一定的辐射力,医疗收治业务量快速提升,影响力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多个学科牵头制定了国家和国际诊疗指南和规范,若干领先技术已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开创性技术的研发使用和学科地位的快速提升,极大地拓展了医院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准和医疗品牌;
从一般的梯队结构优化转向注重临床专长、突出科技方向转变: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50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00多项,科技指标稳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进步明显,获得国家“杰青”3名、“优青”4名,万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各1名,获得省部级一等奖5项;
从普遍意义上的员工素质教育向岗位奉献要求转变:截至目前,十院在职职工3156人,高级职称419名,医生队伍中博士生比例37%、研究生比例81%,员工凝聚力、执行力不断增强;
从院科二级管理向规范科学的院-科-组三级管理转变:医院内部运行管理逐步优化,绩效分配改革特色鲜明。同时,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在全市三甲医院率先开发“支部云”智慧党建云平台。
多年来,十院的高速发展促使医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若想建成“患者放心、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仅提供高精尖的诊疗服务显然远远不够。
十院刀刃向内找问题,通过“两会两查一考核”,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全国首张门急诊电子票据、全市首批无感支付医院、沪上首家送药到家互联网医院、沪上唯一开通线上全学科免费咨询的医院……近五年来,患者满意度呈螺旋式上升,2019年更是达到99.36%。
在十院,医护人员用“热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换来了病人的“亲切感、归属感、尊重感、认同感”,口碑实打实地树立在患者心中。
03
迈向研究型医院:
形成印刻“十院基因”的永续性发展模式
新时代、新征程。
2020年,“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十院人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整理行装再出发。
瞄准“健康中国”“健康上海2030”建设目标,十院加快转型发展,紧扣创建临床研究型医院的未来建设方向,不断求新、求变、求突破。
2017年,由十院牵头组建、以多个临床与医技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以下简称为“癌症中心”)正式成立。
通过在血液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呼吸系统肿瘤等常见高发癌症领域推行综合性肿瘤中心标准,癌症中心秉持“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和前沿的精准医学理论,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致力于推进“精准诊断、新兴治疗、群体康复、全程管理”的癌症防控与治疗体系。不断发展的癌症中心也用优质的诊疗能力收获了患者的信任。
未来,十院将围绕“一中心”,加快建设癌症中心,推进肿瘤精准诊断中心建设;“两平台”,市北科创园、临床研究中心;“三学科”,超声影像、心血管、颅脑;“四医改”,管理模式、诊疗模式、运行模式和服务模式,不断前行。
回望百十年征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同济大学、市卫健委、申康中心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十院立志,在充分体现公益性基础上,面对医改新形势,着力转型发展、体现特色,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高质量加快推进以肿瘤精准诊疗中心为特色,上海一流、国内先进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
十院党政领导班子也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引领医院实现从“智能发展”到“智慧发展”不断升级,高质量传承培养未来十院自己的大师,形成印刻着“十院基因”的永续性发展模式。
百十年来,十院人初心不改,办一家“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医院,让十院梦持续发展壮大!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