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5日)离第三届进博会还有30天,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进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各项筹备工作正全面推进,确定33家医院为定点医院,5个医疗站和12辆救护车布局设计已完成。
按照“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三届进博会“展会升级、服务升级、形象升级、成果升级”的工作目标,市卫健委成立进博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这包括建立进博会保障工作进展定期报告机制,针对进博会期间可能存在的各类公共卫生风险,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并修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和7个专项工作方案。
现场保障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中。
-经实地调研,已初步完成现场5个医疗站和12辆救护车布局设计(监护型救护车6辆,负压救护车6辆),各医疗站每班将配置4名医护人员(1名内科医生、1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以及2名医疗志愿者和1名服务志愿者。各医疗站公共卫生人员配置由进博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统筹安排。
-指定华山医院等33家医院作为本届进博会定点医院,向定点医院和市急救中心、市健促中心等单位下发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任务书,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
-完成国家会展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第二次全面调查,以及对馆内和周边环境的第三次全面监测。结果显示,馆内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已达国家A级标准。
-制定国展中心办公楼宇、会展场馆等空调通风系统的检测工作计划,已完成对国家会展中心17个场馆区域和A、B、C三座办公楼宇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及能源中心冷却系统的卫生学检测工作。
同时,加强实战演练提升保障能力,已完成修订第二场全链条实景综合演练方案,并于9月28日组织相关保障单位、队伍参与第二场全链条实景综合演练。
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本市将继续开展发热门诊全覆盖监督保障、公共场所实地暗访督查等工作,针对指定住宿场所及重点区域住宿场所换气通风情况,进一步加强监督保障力度。
与此同时,本市将继续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每月持续开展“爱国卫生集中行动周”和“每周四市场卫生大扫除”,聚焦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环境清洁活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组建市血管办、市血液中心血液保障工作组,开展各区进博会稀有血型血液保障工作动员部署。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30天卫生监督保障战前动员会同日举行,“护航进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卫生监督联合执法行动和应急演练同步举行。
为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第三届进博会卫生监督保障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以“使命保障”为担当,以“挂图保障”为导向,以“精准保障”为重点,以“智慧保障”为依托,对全市发热门诊建设、医疗废物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公共场所等各类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多轮次全覆盖督导。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文化旅游局起草了进博会指定住宿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多次赴国家会展中心对接,了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情况和疫情防控方案;开展国家会展中心卫生监督保障演练,对国家会展中心室内空气质量、物表卫生情况开展检测,采样送检715件。
本市还组织开展了卫生监督“迎进博”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和医疗废弃物综合治理专项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为保障进博共出动监督员57272人次,覆盖29228户次,采集样品20280件,完成12960项次现场检测。
为护航进博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自8月以来,开展了“绿亮”系列联合执法行动。由示范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联动办公室组织,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联合实施了以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为主题的“绿亮1号”专项行动,以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安全为主题的“绿亮2号”专项行动,净化了进博场馆周边区域卫生状况,同时开展了进博保障卫生监督应急演练。
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和应急演练,不仅为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有力保障,也用行动落实长三角区域卫生监督执法一体化,助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市卫生健康系统要持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对标“越办越好”的要求,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切实保障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任务,确保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相关链接】第三届进博会33家定点医院名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华东医院、第十人民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科医院、肺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市儿童医学中心、同济医院、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医院、长海医院、长征医院、东方医院、同仁医院、中山医院闵行分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嘉会国际医院
作者:唐闻佳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除注明外均本报记者 刑千里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