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蔓延,给各国医疗体系、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趋势下,寻求全球健康创新合作尤其重要。
今天上午,在第二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代表大会发出倡议,呼吁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全球创新合作,分享抗疫经验,并且呼吁“科学研究是抗疫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汇集全球科研力量,群策群力,共抗疫情。”
研讨会聚焦疫情常态防控下的全球健康创新合作主题,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徐福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和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陈东等出席研讨会启动仪式。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等多边卫生组织和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等全球健康领域知名机构的代表也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参与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以全体大会和三个平行论坛的形式,就“新冠疫情防控经验交流”“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全球健康多边合作”“全球健康体系建设下的公共卫生与医学科研合作”“科研协作交流展望”“新冠流行病学与模型研究”“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发的加速”“临床诊疗方案学术讨论”等多个专业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与探讨。
在开幕致辞中,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指出,今年的新冠疫情让大家看到了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同样也是共同体。全人类携手合作,才是全球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他表示,医院愿与国内外科技卫生组织、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以及所有心系人类健康的社会人士一起,携手合作,共同攻克新冠疫情。
徐福洁称,我们需要前所未有的多边合作,才能尽快结束疫情,回归真正的常态。
在研讨会间隙,张文宏接受采访时称,现有一些输入性病例出现了复阳反应,但是无需担心,“因为只要在闭环防控中,这些复阳的病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张文宏同时提出,国庆长假期间人流量比较大,我们虽然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但是并不意味着生活完全进入正常化。我们目前本土病例处于零新增状态,为大家的国庆出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仍然要防止输入性的疫情。
他建议,市民出游仍然要做好防控措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做到这些,就可以有效地抑制任何可能性的疫情的暴发。”张文宏说:“要有效地把任何可能输入的一些风险控制在最低范畴,非常需要我们市民的配合,这样才能使大家能够保证常态化的生活。”
对于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所谓“第二波疫情在路上”,张文宏说,随着气候的变化,第二波疫情确实在路上,但不是在中国。至于未来疫情究竟何时结束,他说,全球疫情的结束取决于最终疫苗等相关科研成果究竟何时落地,以及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情况、被大众接受的情况,这些不仅是科研的问题,还有非常复杂的科学决策过程,“今天这个会议上会对进行科学决策问题以及联手科研的探讨。”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联合主办、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承办。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代表大会发出倡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次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其重大威胁。突如其来的疫情是我们各国人民共同面对的考验,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更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此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全球协作应对这一共同挑战。科学研究是抗疫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汇集全球科研力量,群策群力,共抗疫情。
我们呼吁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全球创新合作,期待各国专家分享积极分享抗疫经验,对现有的问题和未来展望进行深度对话与探讨。汇聚全球智慧与知识,为疫情防治和人类共同健康的前进方向提出有效建议。
抗疫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唯有全球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方能通过考验、最终战胜共同的劲敌。我们期待各国科学界提供支持,携手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贡献。”
高福院士、赵国屏院士、闻玉梅院士出席研讨会并进行现场主题演讲。他们与张文宏主任以及在线演讲嘉宾一起,围绕“如何结束疫情”进行圆桌讨论。
作者: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