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区看到老汪,他像老朋友一样,熟稔而亲切地跟医护打着招呼,脚步轻快,一脸笑意。
很难想象,大半年前胃癌复发的他,在瑞金医院肿瘤科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新疗法下,病灶已完全缓解。
腹痛胀气,老汪的第六感告诉他,可能不妙。去年下半年,他来到瑞金进一步检查。
随后的PET-CT检查和胃镜活检病理结果都印证了他的预感——的确复发了,经过瑞金医院胃癌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专家会诊,已没有再次手术根治的机会。
这是老汪第二次与肿瘤正面交锋。一年前,家住安徽的老汪感觉吞咽困难,医院的检查结果犹如晴空霹雳——胃癌。经过了围手术期的化疗,老汪成功接受了胃癌根治术。
但一切并未结束。去年11月,肿瘤再次复发并伴有全身多处转移,
“手术是根治胃癌最有效的办法,但我的情况不好,已经有远处转移,医生说再手术的机会不大。”生病以来一直都很乐观的老汪,心乱如麻。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啊医生?”
不甘放弃的老汪巴望着张俊主任和他的主治医生施敏,希望下一刻就能灵光乍现想出办法。
“肿瘤治疗绝不是‘千人一方’的模式”,瑞金肿瘤科团队不厌其烦地为每位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他们擅长排兵布局,用最适合的方式,抑制住肿瘤。
秉承了朱正纲教授等瑞金医院肿瘤学前辈重视临床与科研并举的科室传统,克绍箕裘,肿瘤科团队反复琢磨老汪的检查报告,灵光一现,或许那个临床试验可以试一下!
筛选检查显示EB病毒阳性,换句话说,他完全符合这项临床试验入组的标准!
“这种胃癌病人接受PD-1免疫治疗,应该会有帮助。”听到这句话,老汪喉头一梗,没来由的落下热泪,当希望真的到来时,老汪如坠梦中。
很快,老汪参加了瑞金医院承担的新药临床研究,接受了化疗联合PD-1单抗新药的联合治疗。结果令人振奋,第一个疗程结束,老汪的病情明显好转了——方法有效!
“好像能感觉到坏细胞在一点点被消灭,整个人状态越来越好。除了手指有点麻,化疗并没有什么不舒服。”老汪说他无法忘记,拿到评估报告那天,主治医生笑容灿烂,像是看到自家孩子考了满分似的。
第二阶段的治疗后,影像学评估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找不到了。“已经达到完全缓解了!”在瑞金医院肿瘤科团队的眼中,肿瘤是个高智商的坏孩子,一股脑儿地拼命打击它不一定有用,需要耐心观察它的特征,找到合适的药物治疗。
好在现在抗肿瘤的方法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方法,科室还承担了包括PD-1单抗、新型口服紫杉醇类化疗药物、肿瘤微环境调节剂等在内的多项新药临床研究,同时还发起了维持治疗、节拍化疗等旨在改良传统化疗模式,以“最低有效剂量”替代 “最大杀伤剂量”的新策略研究,以更好地帮助医生排兵布阵。
云开月朗,参加新药临床研究,真的控制住了肿瘤!
“第一时间使用新药,对走投无路的晚期肿瘤病人而言,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灯火。”张俊主任说,现在大众对于新药临床研究的认识在改变,不少像老汪这样的病人还会主动问医生,有没有新的临床试验可以参加,大家逐渐明白,临床研究是在充分的患者知情和伦理保护下的医学探索,积极参加临床研究,参加者将会是新药、新疗法的最快、最直接的获益者。
照例,老汪每隔21天来医院做一次检查。
“血项、CT都好着呢。”病房里,老汪汇报完自己的检查情况,忍不住向我们“炫耀”起今年父亲节儿子儿媳妇送给他的新衣服,心里美滋滋。
原本以为要跟老伴儿女说再见的自己,竟又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对于未来,老汪充满信心:”医学在发展,药物在更新,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过好每一天,几年以后,会有更新更好的方法!”
作者:首席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李东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丨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