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冯清仪说,缺席了很多女儿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这次女儿从医学院毕业,他必须来!
“说来惭愧,因为工作关系,与女儿相处的时间很少,这还是我第一次走进她学习的地方。”
今天(7月4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届毕业典礼上,来了一名特别的家长——他是2016级临床医学硕博班冯蜀欢的爸爸冯清仪,也是解放军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17年前奔赴小汤山参与抗击“非典”工作,今年与同事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冯爸爸说,因为是医生,错过了女儿26岁人生里许多重要的时刻,但这次没缺席——女儿从医学院毕业了,即将成为医生。
冯爸爸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短短一席话,也触动在场很多医者同行的内心。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对医学生来说,更显特殊——新医生,上场了!
仁济医院分会场,麻醉学科专家俞卫锋教授给毕业生拨穗(袁婧 摄)
7月4日上午9点,上海交大医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举行。
这是在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举行的特殊毕业典礼,学生们在15家附属医院的分会场同时启动毕业礼,1976名即将成为白衣天使的毕业生一同庄严许下《医学生毕业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会场,心胸外科专家刘锦纷带领医学生宣誓。
世上最动人父女情:爸爸,我终于成为了你
笔挺的腰杆,冯清仪走到演讲台前,这个发言对他来说有点特殊,这是女儿的毕业典礼,他是家长代表,而台上、台下好多是他的同行——都是医生。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我不由想起17年前,我们在6小时内完成集结奔赴小汤山,之后,日夜无休地与病魔赛跑。我很欣慰,这次,很多学生传承了这份医者的担当。”令冯爸爸更欣慰的是,如今,后辈队伍里还有自己的女儿冯蜀欢。
冯爸爸说,因为是医生,陪女儿的时间其实很少,会感觉愧对女儿,“但有次听到女儿说,当看到病人对我充满感激的眼神,当知道我义无反顾地奔赴小汤山时,就感觉,我就是她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她也选择了医学,我打心眼里高兴。”
作为在座“后浪”的前辈,冯爸爸对医学生们说,“没有人会比我们更能体会你们走到今天的不易,请记住,不论将来身处何处,不要让自己的梦想睡着了。”
这真是世上最动人的父女情,爸爸,今天我终于成为了你。在医学院,这一幕还不少。
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分会场也迎来了一位特殊来宾——武汉长航总医院呼吸科主任杜鹏,他是2020届硕士毕业生杜诗蓓的爸爸。
抗疫期间,武汉长航总医院是武汉市江岸区定点的8家发热门诊之一,杜爸爸始终坚守岗位,48小时连轴班,吃住都在医院。
不止如此,杜诗蓓的妈妈、姑姑都是护士,舅舅是医院救护车驾驶员,可以说,这个武汉小家庭全家投入抗疫一线,用神圣白衣筑起抗击疫情的防线。
杜诗蓓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医务人员,疫情期间,这个武汉小家庭全员奔波在抗疫一线。
受家人的影响,身在上海的杜诗蓓也积极投身抗疫,在上海宣传科普,联系爱心捐赠。
“从医,我认为就是从军,因为我们会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全球最正义的战争;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人类的敌人——疾病;一场可能永远都不会结束的战争,因为我们会面对一个又一个狡猾、难缠的敌人,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地去战斗!”杜爸爸的话让毕业生深受鼓舞。
对学医,杜诗蓓有过彷徨。“学医是听从父母之命,懵懵懂懂进入了医学院。毕业之前,还考虑过要不要转行。”杜诗蓓的改变发生在疫情之后,“当真正看到在武汉的亲人、老师、同学,日以继夜地奔走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除了担忧、感动,我感受到一种使命的召唤,我也想去治病救人,我要在医学道路上长久走下去。”
最特殊师生情:老师,我们终于成了同事
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抗疫”成为医学院毕业礼上绕不开的元素。
胸科医院分会场,医学生苦读多年,终于要成为真正的医生了。
今年抗疫期间,上海交大医学院先后组建8批、569名医护人员逆行支援武汉,另有182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还有更多医务人员坚守在医教研管第一线。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分会场,骨科名家戴尅戎院士来到毕业礼现场
当一个个曾经在危急关头带给患者生的希望与勇气的抗疫英雄们穿上导师袍,在毕业礼上登场时,同学们报以最响亮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护理学院分会场上,2010届本科毕业生、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沈虹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学弟学妹们,记住‘白衣天使’的称号,更要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白衣天使必须具备的爱心、细心、责任心、耐心。”
沈虹是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目的地不详、支援时间不详、疫情趋势不详的情况下,心怀大学入学时牢记的一句话——“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交医,就选择了奉献。”她于除夕夜毅然奔赴武汉。
仁济医院分会场,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中)、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给毕业生拨穗(袁婧 摄)。
抗疫期间,作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战斗的“五大天团”之一,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教授团队是全市坚守时间最长的“战疫天团”。作为教师代表,皋源在仁济分会场说道:“在这次工作中,一个深刻的感受是我们的年轻人是非常优秀的,接受能力强,新的技术掌握快。我也很有信心,同学们一定能凭借当代年轻人有活力、有担当的品格,不断超越我们。希望大家终生学习,不断进步,在关键时刻经受得起考验。”
而就在这毕业典礼的前一晚,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中的20名队员在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总领队、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的带领下,再次穿上了严密的防护服。这次,他们不是作为医疗队员,而是作为临床教师,为即将踏上医学征程的毕业生们带来“最后一课”——手把手传授抗疫级别的防护措施。
这真是最特殊的师生情,是师生,更是战友。瑞金班的学生们曾在胡伟国带队出征武汉时喊出口号——“老师,今年你们出征,明天,我们接棒”,如今,接棒者上场了。
医学前辈送箴言,“后浪”准备“上场了!”
毕业走上新征程,老师们还有太多话要关照。
在国妇婴分会场,院长、中科院院士黄荷凤提醒学子:天下之贵,无贵乎生命,必须明白医者所担负的责任。
对未来的医学之路,她勉励后学:“尽管善良,它是人性的原则,是对医者仁心的坚持;尽管去努力,享受拼搏的快乐。”
在瑞金医院分会场,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告诉学生们,上一次这样由医院单独举办毕业典礼还是在17年前,非典之际。特殊时期,特殊记忆,他告诉大家,在座者有抗击疫情的英雄,更有许多大家的同龄人!
“瑞金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2岁,他们中30%的人比你们今天毕业的同学要小,他们竟然那么无畏,那么勇敢。”宁光勉励学子,作为医生,不仅要有济世济民的医术、医德,也要有勇气,有行动,更要不忘一点——坚持科学精神。
宁光说,不论是从以前针对天花发明的牛痘,还是后来抗生素的发明,以及如今的抗疫过程,人类在无数次与病魔的较量中,总有人挺身而出,总有人以冷静的大脑、果敢的行动,以科学之力为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纵然科学不能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解答我们所有的疑惑,但对科学的追求、对真理的追逐,不应停止。我特别希望孩子们在孤独和献身中坚持科学的精神,在欣喜和静谧中享受科学的快乐。”宁光感慨,这也是这次将瑞金毕业礼放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的一大理由。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会场,老师们将想要说的话写进了毕业赋送给孩子们。
前辈谆谆教诲,“后浪”准备——上场了,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很荣幸接下来一年能深入西部进行支教,希望未来能尽己所能,为西部的孩子们带去帮助。”2016级检验专业王睿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即将去往云南大理洱源县支教。
同样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2015级预防医学专业廖子逸即将去往广西柳州三江县支教。他说,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西部的命运绑在一起,是一种骄傲,“希望自己离开校园,又走进校园,能够成为一名有灵魂的教师,能把医学院精勤不倦的学院精神也带到西部,让我和那里的孩子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首席记者 唐闻佳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除署名外,均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