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护士节。今年是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
160多年前,现代护理事业的先驱者南丁格尔用爱和奉献、专业和科学将克里米亚战场上伤员死亡率从42.7%下降至2.2%。她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富有人文关怀的照护,成为护理的灵魂;她以事实、数据和观察为根据,总结了工作原则、经验、规则和培养方法等,为护理学趋于科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乃护理之根。
2020年是新冠病毒肆虐的一年,全国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有346支队伍、4.26万人驰援湖北,与当地医护并肩作战,其中护士2.86万,占比近70%。这次疫情尤其凸显出护理队伍的重要和关键。正是因为他们的精密观察、精准治疗、精心照护,与医生紧密合作,使得我国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转归治愈率达到88.9%。
不难发现,专科护理、专业技术在此次战疫情中发挥出重要功效。比如,气道护理、皮肤管理、俯卧位通气、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RRT(床旁血透)、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都是帮助患者度过一个一个生死关的重要技术。
而掌握这些技术则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以ECMO技术为例。它既是救治患者最后的“兜底神器”,但也可以是灭人于无形的“利器”,因为使用过程中有太多的并发症,如出血,血栓、感染、肺功能受损等,都可以分分钟让患者遭受致命打击。护理这样的患者就如同“走钢丝”,护士每小时的密切观察如同一个侦察兵去发现任何并发症的蛛丝马迹,及时报告医生做出快速的处理。
专业的感控管理,在这场传染病护理中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对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划分、对空气、物体等有效消毒、对终末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比以往的一般护理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正是因为有了护理人员一丝不苟的执行力、严谨慎独的精神,才使整个队伍实现“零感染”。
护理专业的“根”固然重要,然而仁爱作为护理之“魂”,更是贯穿全程不可缺失。
吴孟超院士曾说,“医药是有时而穷的,唯有不竭的爱才能照亮苦难的灵魂。”新冠肺炎给相当数量的患者及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很多时候,医护人员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尤其是护士,是在他们身边陪伴时间最长,给予照护最多的人。武汉中心医院的易凡医生就是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他在醒来后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次病了以后,你才能体会到一个病人是多么需要人去关心他,需要人去帮助他,这种感觉第一次有。”
当然,一场疫情也激发更多护理管理者思考。未来,中国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快护士的培养速度,加大培养力度,实现从数量、质量到学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既要提升基数,也要拔高层次。
要扩大专科护理的范畴,考虑跨学科专业学习,重视公共卫生、传染病护理人员的储备,做到平战结合,应对未来多变的医疗挑战。
要营造尊重护士氛围,提高社会地位,稳定护理队伍同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护理行业,助力护理事业的腾飞。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上海市护理学会护理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者:杨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