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雷神山医院ICU工作的戴倩。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戴倩,1993年出生,中共预备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90后护士,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2月19日,她随上海医疗队出征武汉,奋战在雷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在武汉的45个日夜,她主要参与最危重患者的救治,直面生死一线的她,也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在武汉火线入党,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曾经有人说,90后是“妈宝一代”,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90后护士戴倩看来,90后是堪当大任的新青年,战“疫”历程就是他们的成人礼,“我们千千万万的90后都已经成长,我们希望成为国家的骄傲和希望”。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之际,武汉封城,医护人员告急。上海仁济医院响应国家号召,征集医护奔赴一线,刚援滇归来的戴倩当即递交了“请战书”。“我要和奋勇无畏的党员们一起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戴倩年纪不大,决心很大。
出征令来得很急,2月18日,上海市第八批医疗队集结,从号角吹响,到踏上征程,戴倩他们只用了不到24小时。而这,应该是她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她在医院剪短了长发,回家收拾行囊,最重要的一件事,她放在了最后——跟爸爸“开口”。
“她骗了我两回,第一次说是去市公卫中心,后来说是去方舱医院,治的都是轻症患者,到最后我才知道,都不是。”戴玉林在女儿戴倩出征武汉的前一天才听到了实话,这个中年汉子那天绷不住,哭了。这是戴倩第一次看到爸爸那么伤心。
戴倩没告诉爸爸的是,在武汉,她与同事们经历了许多个艰难时刻。第一次踏进雷神山的病区,大伙都傻了眼,这片空荡荡的板房就是他们将要收治重症患者的病房。他们在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的带领下,既是设计师,又是搬运工,硬是在两天时间里“抢出”一座ICU。
2月24日当晚,雷神山ICU准备收治首批患者,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护理领队、护理临时党支部书记奚慧琴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护理组第一个班头要组建了,戴倩再度请战,加入了“冲锋队”。
穿上防护装备,兴奋感很快被紧张感代替。“刚走几步已气喘吁吁,防护服下笨拙的身型、双层手套下木木的双手、防护眼镜下雾气朦胧的视线,每做一步护理操作都喘得慌。”戴倩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状态。
体力上的挑战,面对未知病毒的恐惧,很快被ICU“生死场”打得烟消云散。雷神山ICU开舱后,老钱首批转入,成为戴倩首批护理的重症患者。那是2月24日晚8点,老钱来后情况危重,经历了好几次大抢救。两周后,仁济医院ECMO小分队增援雷神山,3月13日,老钱上了ECMO,又经历了好几次抢救。到3月20日撤机,之后四五天里,老钱的情况依旧不稳定……日复一日,戴倩坚持着认真完成每一次翻身、气道护理……直到3月25日,正是戴倩的班头,老钱醒了,对她眨了眨眼!又过5天,3月30日,老钱说话了,他对着戴倩艰难地吐出两个字——“谢谢”。“那一刻,我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戴倩说。
从2月19日出征武汉,到4月6日返沪,45个日夜的“战疫”,雷神山ICU收治了52名危重、重症患者,戴倩参与了其中20名患者的救治。在雷神山,她直面病毒的残酷,更见证着生命的顽强。
奔赴雷神山的第八批上海医疗队,集结了上海多家医院的精锐,90后占56%,护理队员的年龄尤其小,95后有15人。仁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奚慧琴也一直默默关注着戴倩与他们这群90后、95后。她说:“我们进舱有两道门,但其实是三道门,两道隔离门,还有一道心理门,我看着这些孩子毫不犹豫就跨进去了,我真的很感动,他们都很勇敢。”
奚慧琴告诉记者,这或许是这群孩子最宝贵的职业经历乃至人生经历,“我们穿过防护装备的人都清楚,穿上衣服,心跳就会加快,不管是闷热,还是因为心理因素,没有一个护士出舱后衣服是干的。在此期间,你还必须用最快的时间掌握新冠重症患者的一系列抢救护理新知识,每分钟都可能在面临考试,经历生死淬炼。”
在雷神山医院,戴倩第三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这个时刻,这个地点,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很特别。终于,她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3月8日,戴倩在雷神山火线入党。
“我知道,与病毒的较量,看不见硝烟,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我明白越到关键时刻,越要考验我的决心和勇气。”戴倩说,以前总感觉全世界在守护90后,现在,90后要守护世界了。
在上海1649名援鄂医疗队员里,90后占三成以上,他们的故事汇成了一部“青春之歌”。其中更有55名90后医务工作者在武汉火线入党,戴倩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