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气不够,拉得不够好,将来康复出院后,完整地给你们拉一段。”
一曲拉完,老人有些不好意思,殊不知,他认为“欠佳的作品”今天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循环播放了一整天。
有乐迷听出这是马斯奈的《泰依斯冥想曲》,“并非完美演奏,却比任何完美演奏都治愈人心,因为这出自87岁的康复期新冠危重病人之手,堪称人间奇迹!”
87岁的王欣老先生与27岁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治疗师刘凯正是那张“陪老人看落日余晖”照片的两名主人公。今天,他们迎来了离别时刻——刘凯所在的中山医院赴武汉136人医疗队要回家了。
一张照片定格医患情
这支中山医院136人医疗队是上海第六批返沪医疗队,今天中午,他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结束了整整55个日夜的武汉奋战。
作为全国4万多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之一,这支奋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中山医院医疗队为大家熟知,更多源于那张落日余晖下的温暖照片。
那是3月5日,中山医院微博更新——“落日余晖下的这个瞬间,刻骨铭心”,照片拍摄于武大东院,中山医院医疗队队员刘凯在护送病人做CT途中,让已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余晖下的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80+岁和20+岁,照片一夜刷屏。中山医院为此还制作了巨幅海报致敬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友”,海报上写着一句话——“人间值得”。
87岁的王欣老先生其实是中山医院医疗队进驻武大东院接管的第一批病人,最初奄奄一息,情况危重,中山医院医疗队一边联系家属,一边研究对他的救治方案,并承包下老人的所有生活照料。
点点滴滴的努力唤起了生命一点点重新起航。慢慢地,老先生有了回应,肺部渗出也开始不断减少,直到3月5日,刘凯推着他去另一幢楼做CT,归来途中,刘凯问老人要不要看一眼落日,老先生点点头,两个背影一同望着久违的太阳,这一幕被同行的大学生志愿者甘俊超拍下。刘凯后来告诉记者,看日落的那一刻,也照亮了自己的心。
一曲小提琴温暖回家路
3月5日后的每一天,老先生的状况一天天在改善,随着武汉确诊患者的逐渐治愈出院,上海医疗队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就在3月30日晚,中山医院这支医疗队接到回上海的通知,第二天,刘凯就和队员们开始忙着转运、交接病人、打包行李。
离开前,中山医院接管的ICU里还住着20多位病人,需要转交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管的病区,其中就包括王欣老先生。3月30日,中山医院医疗队对老先生复查了核酸和CT,核酸检测依旧是阴性,CT结果比之前有明显好转,但仍没达到出院标准,安全起见,大家决定让他继续留院康复。
“我现在基本上什么都正常了,能走路,能说话,还能拉琴,这都是上海医生护士精心治疗的结果!”离别时刻,老人诉说着对这群“上海恩人”的感激,说得情深处,他对刘凯说:“你们要走了,我给你们拉首小提琴曲。”
原来,就在前几天,老人的外甥把小提琴送来了,老人没事就调调音,拉拉琴,心情愈发好了。这就有了这段刷屏的老人拉琴视频,琴声悠扬,温暖了很多人的回家路。
归来或坚守,都为了最终的万家团圆
不舍离别的,不止这位老人,在中山医院的病区里,很多病人都哭了。
自2月7日出征,整整55个日夜,这支奋战在武汉的中山医院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大东院2个重症病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52人,治愈119人,一条条垂危的生命从这里重新起航,医护也与患者结下了非凡的生死友谊。
此次战“疫”中,这支队伍里的很多人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临时党支部共收到67份入党申请,发展了21位同志在武汉前线入党。做出人生重大选择的,有70后、80后、90后。他们说:进中山医院工作后,耳濡目染了身边的党员们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SARS肆虐时置生死于不顾、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感人故事,刻骨铭心。
“90后”的刘凯还说,在武汉最感动的瞬间是那张落日余晖照片火了以后,有武汉当地人告诉他:过去的两个月,他看到的所有其他照片都是黑白的,只有这张照片是他觉得有色彩的。“我听了很感动,因为武汉当地人真的承受了很多苦难和不安。”刘凯说,在武汉,越发明白到自己这份职业的责任。
“幸不辱使命,武汉,我们会再来看你;上海,阿拉回家啦!”4月1日中午,归来的这支中山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很欣慰,“136人,一个都不少,都回来了。”
有归来者,还有坚守者。据中山医院介绍,此前6位赴武汉医护专家——上海市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屠国伟、张晓云和上海市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蒋进军、徐璟,以及从厦门出发的张育红和宋卓菁,已完成援助任务平安返回。
而上海最早“逆行者”、小年夜率先出征的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钟鸣医生,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已在武汉一线奋战近70天,根据指令,他将与一批全国同道继续坚守,照亮更多患者的回家路。
作者:唐闻佳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中山医院供图 视频剪辑: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