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很多人会望文生义地认为,既然叫接触传播,那应该就是接触了就会被传染。事实上并非如此,病原体传播者不是浑身带毒触之必中的星宿老怪丁春秋,不是说接触了就会中标。
接触传播是特指因“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联通了传播途径,使得病原体从传染源向易感人群受感染门户(病原体侵入门户)播散并引起有效感染的过程。这里面就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需要厘清: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受感染门户(病原体侵入门户)、有效感染。
直接接触传播:
指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播散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一般多指亲密接触如接吻、点对点的直接接触如皮肤直接接触疥疮病人病灶。
间接接触传播:指的是因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所污染的物品继而导致病原体播散至易感者侵入门户而造成传播。我们通常碰到的许多粪口传播传染病如甲肝、水源性传染病如部分肠道传染病,以及人兽共患病如布病等都属于间接接触传播。
今天在“新冠”防控方案中所提到的“接触传播”,主要指的就是这种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侵入门户:一般来说,病原体并非到达人体的任何位置都会引起感染,它一定要到达合适的侵入位置才能发挥侵袭能力,继而感染人体。
有效感染:足量的病原体成功抵达侵入门户,并瓦解了人体的初步免疫防线,引起感染的过程。
从上面几个重要概念的名词解释中,我们就能大致还原新型冠状病毒的接触传播途径:
传染源(病人)排出病原体→直接或间接经手污染物体表面→物体表面短暂定植→污染易感人群身体(主要是手)→足量病原体抵达易感人群受感染门户,引起有效感染。
举个栗子:病人打喷嚏时用手捂嘴→然后用被污染的手触摸门拉手→拉手被污染了→另一个健康的人用手摸拉手,手被污染→再用被污染手触摸口鼻→可能被感染。
看到这里,聪明的小伙伴们多半心里有数了,间接接触传播通路得以实现的主要载体就是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以及手,如果对物体表面和手上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有效杀灭,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风险。所以我们要做到:咳嗽礼仪,减少自身对环境物体表面的污染;
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应定时做好对可能存在污染的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物体表面的病毒负载;
对于个人,最最重要也最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守好间接传播通路的最后一道大门,做好手卫生。在有流动水的情况下勤洗手,在手边没有流动水且手上没有肉眼可见污染的情况下,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有效杀灭或降低手上可能的病原体,保证不会有足量的病原体抵达侵入门户,自然也就起到了降低感染风险的作用。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佩戴一次性手套以避免手被污染也是一个可选的方案。
再配合佩戴口罩,阻断飞沫传播,就做到了综合、全面的预防。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上海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