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陈俊医生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工作的第六天。从大年初二开始,他的休假就提前结束了,“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医院,眼下,不断有确诊患者送来隔离病房治疗。陈俊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诊疗专家。目前,他也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里唯一一名精神科医生,两周后,他的同事将接替他在这里工作。
向隔离病房派驻精神科医生,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床边精神诊疗,上海在全国属于行动较早的。
记者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目前不止陈俊,全院精神科相关领域医生都被调集起来,除了参与各类心理咨询任务,还包括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员也在待命中。
另外,大众情绪照护也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据了解,春节长假里,这家医院的心理咨询电话已被“打爆”。
“每天大量的报道,大众还是很焦虑的,通过心理热线疏解也是正常的。”有医生这样说。
隔离病房里唯一的精神科医生
今天上午,又有四名患者集中出院,从上海市公卫中心应急隔离病房走出去,这里面也有陈俊的一份力。
1月26日上午,大年初二,陈俊正式陈俊医生正式进驻隔离病房工作。作为上海市向公卫临床中心提供的专家支援团队成员,陈俊将在这里工作两周。专家团队其他的医生都是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专家等,他是唯一的精神科专家。
陈俊记得,第一天到病房时,有一位患者担心自己的肺炎治不好,感觉手脚发麻。“我非常害怕,我不敢睡觉,怕睡着后就醒不过来了。”患者对陈俊说。
陈俊对患者进行了疏导,为快速有效解决睡眠问题,予以改善睡眠的药物治疗。“第二天我再去看,患者说昨晚没吃安眠药也睡着了。我们及时的心理干预起到了效果。”陈俊很欣慰。
“其实,这都很正常,在特殊时刻,尤其是面临重大心理压力时,这是一种应对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两周的时间里,陈俊医生和其他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一样,住在一楼宿舍,上一层楼就是上班。两周工作结束后,他也要到隔离观察宿舍再独处2周,才能回家。
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介绍,大年初一下午,上海市卫健委组建心理援助专家队伍到定点机构服务。信息发到工作群,陈俊医生和另外8位高级职称的医生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大年初二,上海市精卫中心疾控部门负责人、副院长蔡军率队启程,与市公卫临床中心相关部门对接。当天夜里,这支队伍就为一名隔离中出现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专科诊疗。
到岗后就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打印贴墙上
网上,流传着一些城市的医护人员不堪重负、嚎啕大哭的视频。在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医护人员也容易成为精神上的“患者”。陈俊医生在隔离病房的另一个任务,是保障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今天没有进病房,但依然忙碌,因为今天‘主战场’变为了为同事们的心理健康服务。今天为4位护士主动要求咨询,1位咨询女儿学习问题,但其实是自身焦虑。另两位都是情绪焦虑,在确认了她们量表背后的症状后发现问题都不严重,在此环境下也属于正常。护士们真心不容易,太辛苦。在与我交流后看到她们露出了笑容,更觉得我们精神科的参与是有价值的。”第三天,陈俊在日记里写道。
公卫临床中心已开辟“心灵解压室”。陈俊入驻后,还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食堂墙上,“医护人员可以加我微信,保证他们得到专业的心理指导。”
目前公卫临床中心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采取轮班制,医生护士每组工作时间为一周或两周后,会被安排到观察楼进行两周的隔离观察、休息。
陈俊医生说,由于排班和流程安排较科学,尽管隔离病房里工作强度较大,但医护人员整体心态还是比较积极的。
特殊时期,更要关注心理健康
春节几天里,由于心理咨询门诊不开放,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热线要被“打爆”了。
“很多人还抱怨,一直打不进来,因为一直占线,我们已经劝说大家把机会让给急需的人,但每个电话打进来都说是急需,一打半小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年初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科门诊开了。“基本上来看病的人,最后都问一句:医生,你觉得这次疫情能控制吗?说明还是焦虑的,至少是很关心这件事。”医生告诉记者,在疾病还在持续的特殊时期,无论是一线医护人员,还是普通公众,在注重身体上防护的同时,适当采取措施调适心态,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负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们撰写了针对一线医护人员情绪问题的文章,发表在医院公众号上,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指导。
医生也注意到,到关注小孩子的情绪!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程文红主任医师非常牵挂在非常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预。程文红曾前往汶川灾后疫情防控的心理援助工作。
“从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常规的门诊来看,相关疫情咨询比例超过了一半,老百姓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不要过度关注。比如家长不要一直刷手机,可以关注官方重要的新闻发布,不要给孩子制造恐慌的家庭氛围。” 程文红建议,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看书,看视频,在空气不错时,也可以在防护完备的前提下,适当带孩子去户外活动,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知识心理支持篇
心理学上常说:
如果问题可以解决,烦恼是多余的;
如果问题无法解决,烦恼是无用的。
核心要点:请建立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
【普通公众看过来】
新冠肺炎感染状况在发展,一些民众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转到现在的“谈虎色变”,出现焦虑、恐惧,甚至强迫、易怒等表现。
其实,在面对重大压力时,民众出现异常或过度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请大家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同时:
1、减少大量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控制自己每天接受信息的时间,不道听途说,减少杂音;
2、学会甄别,关注权威声音,以降低焦虑;
3、充实生活,适当运动,帮助自己放松;
4、自我鼓励,告诉自己这时一段重要的经历,肯定自己具有应对的能力;
5、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减轻由于情绪应急带来的乏力、失眠、精力不佳等症状;
6、正向思维,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疫情发展,同时主动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被隔离观察人员看过来】
隔离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寻常。当被通知隔离时,你可能会慌张、不知所措,觉得孤立无援;也可能会愤怒、抱怨,感到异常焦虑,感觉自己正在接受“死神”的召唤。
这是很自然的心理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告诉自己我们只是需要学习如何面对“隔离”,同时:
1、努力适应“新身份”,不要去理睬短暂的异样眼光,不要把别人的无知转变成伤害自尊的工具;
2、理性获取权威来源的内、外部资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3、保持与外界的沟通,给自己找一个情绪的发泄口,利用电话、微信、网络与家人朋友联系吐吐槽;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刷抖音、玩游戏等等,帮助自己减轻焦虑;
5、隔离屋虽小,但是不要总躺着或者坐着,要让自己动起来,转移注意力;
【被隔离观察人员的家属看过来】
当家人需要被隔离时,你可能会因为觉得帮不上忙而感到焦虑、慌乱,或者因为担心家里其他人也因此被隔离而忧心忡忡,而更多的则是希望给家人提供援助。
家庭的关爱是正常心理情绪,请您按照隔离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卫生消毒防护工作,同时:
正确对待家人被隔离的事实,管理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
树立信心,向普通公众一样对自己的情绪做好调整,保持良好情绪;
利用电话、微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与被隔离的家人联系,倾听感受,让他们感受到适度的关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看过来】
当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你可能一开始会否认、愤怒,随后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
生病并不是你所希望,请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同时:
建立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保持冷静,管理情绪,配合医生做好各类评估和治疗。
要知道,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请大家一起建立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相信我们能!我们一定能!
隔离病房精神科医生的日记摘选
1月27日 星期一 Day 2 陈俊
交班结束,按照专家组要求,今天共需要与4位患者“聊聊”。第二次穿戴隔离衣了,开始渐渐熟悉,但是闷热的感觉是不会因为熟练而改变的。今天的4位患者中有一对老夫妻,住在同一个病室中。他们还算乐观,有些小焦虑但总体不错。为他们解决手机充电的问题,他们的焦虑也随着与家人的联系而减轻。部分患者还是符合灾难精神医学中的基本需求原则的。这就需要我们更耐心,去了解患者,去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
昨天看到的女患者,今天状态明显好转,昨天聊过之后晚上没有吃思诺思也睡着了。今天再次看到我,看得出她挺高兴。而我,当然也挺有成就感的。今天唯一一个用药的患者是一位54岁女性,她由于途径武汉而染病,又由于女婿被传染而深深自责。在她的身上既有焦虑的症状,也有明显的抑郁和深深的自责。所以我给了她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查房结束,脱下隔离衣发现手术服已经湿透。
作者:唐闻佳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