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人民都积极投入到抗疫的队伍中来。面对未知,各种人群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应该如何应对呢?日前,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赵旭东、刘中民、康传媛和孟馥等专业人员,为大家解答疑惑。
各种人群的心理应激反应与社会恐慌所谓“应激”,是指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心身整体性调适反应。
包括警觉期、抵抗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
警觉期
1、面对警报、险情和命令,警觉期正常的反应是提高警惕、神情专注、动员潜能、蓄势待发。
2、如果反应迟缓、麻木不仁、动员不足、粗心大意、麻痹轻敌,进不了警觉期,就会被敌人轻易击垮,就会犯错误。
3、如果对危险过分在意,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完成任务。焦虑如热锅上的蚂蚁,或震惊之下呆如木鸡,或慌张之下提前走火,都是战斗不了的。
抵抗期
1、进入抵抗期的正常反应是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处理险情问题。
2、“高效、有目的”——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理优先事项,注重效果,大量而又经济地消耗体力与资源。
3、低水平的抵抗——忙乱或乱忙,判断草率或犹豫不决,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矛盾,情绪不稳,操作无力且不精确,不能与别人简明扼要地沟通,不知自我保护,无的放矢,浪费弹药。
衰竭期
1、理想的情况——得到充分休养, 或顺利完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会进入真正的衰竭期;积极的动机与情感可以预防衰竭、加速恢复的过程。
2、不利的情况——任务艰巨,胜利遥遥无期,甚至没有完成好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动机与情感,可能会使我们过早、过强、过长地受到衰竭状态的折磨。
3、衰竭轻者意味着虚弱、疲惫、淡漠、抑郁等心身不适,重者可以是严重而持久的躯体和精神的障碍。
出现应激反应后,人体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易怒,沮丧,淡漠,缺乏自信,悲伤,恐惧;犹豫不决,记忆力下降,注意不易集中和持久,与别人交流时表达和理解困难等情绪;并出现食欲差,恶心,腹部不适,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及发抖,双腿乏力,头痛,胸痛,胸闷,手足无措,坐立不安;睡眠差(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恶梦。)等身体状况。
那么,对产生了应激反应的人,要如何自助与求助呢?
1、轻度反应及部分中度反应可以通过休息、离开现场、充分知情而自动恢复。
2、对重度及有些难于代偿纠正的中度反应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休息及治疗、康复措施,包括寻求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的专科帮助。
3、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界的同事正在全国各地采用热线、网站、现场咨询服务、写公开信及媒体讲座、采访等形式,热诚为大家服务。
怎样减少应激的副作用?
1、尽量抽空进行体育锻炼,以消耗掉体内因为应激而动员起来的化学物质。
2、均衡饮食,少吃糖,每餐都要吃水果和蔬菜。
3、争取保持原来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包括看电视。
4、有空时与家属、同事和朋友打电话、交谈、写信或电子邮件。
5、多从权威可靠的媒体理解信息,心中有数就不会人云亦云、六神无主。
6、有空时多从正面强化一下自己助人行为的积极意义。最好不要把当前任务当作很勉强的苦差。
此外,医生、患者和家属,还会出现社会恐慌心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引起的恐慌具体表现有:
心理暗示性普遍升高,主动打听消息,容易受传闻影响,随大潮,丧失批判能力。谣言的温床。
恐惧、焦虑、愤怒、迷茫、忙乱……
回避近距离接触,担忧手被污染,过度洗手;
对污名化敏感,逃离疫区的冲动、行为;攻击性言语、行为;
抢购、滥用“预防性药物”,以致产生副作用;
疑病,怀疑甚至坚信自己害上“肺炎” ;
大量抽烟、喝酒,大量浏览微信信息;
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担心、保护,等等。
这些表现如果能在较短时期内减轻,不妨害日常的生活、工作,那么请你别担心,告诉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
将来的某一天:“那时候我们怎么会那样?”
SARS疫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恐惧在经济和社会后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具体的抗病毒疗法仍在开发中,但我们现在知道了更多关于如何在社区和医院控制这类感染的知识,这应该会减轻这种恐惧。
根据我们在SARS-CoV和MERS-CoVer获得的经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可能通过大的带毒飞沫和接触发生,较少通过气溶胶和污染物发生。
公共卫生措施(包括社区隔离、及时诊断和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一般预防措施),对控制SARS和MERS至关重要。制定类似的措施将很重要,我们希望这类措施将使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取得成功。
提高士气,降低恐慌
1、提高群众的知情度。
2、领导人物和权威机构的真诚态度对其他人士气影响很大。
3、要想让别人拼命干好工作,请向人们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这样就可把应激水平降低到合适的程度,你的部下就会成为明智、自觉、合作的好伙伴。
4、反复充分培训,强调“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要求大家既要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又要有科学、理性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5、实行轮换制:
让工作人员轮流从事不同应激水平的工作,如从低至中再到高应激水平,然后反过来;
尤其要限制从事高应激水平工作的时间,例如有可能直接接触病人的工作时间。
6、实行轮休制:
为避免认知功能的损害,建议工作人员在最危险的现场工作6-8小时后有较长时间的休息;
所有人员(包括领导)都必须有休息时间;
将工作人员分为两组,轮流休息,可保证研究和救援工作不间断进行。
对不愿休息的工作人员,应采取强制措施。不提倡“轻伤不下火线”!!!
7、提供休息场所:
应在相对安静的地方设立休息场所;
休息场所应包括带自来水的洗手间、健康食品和饮料;
还应提供干爽洁净的衣物及与家人通讯的电话。
作者:赵旭东、刘中民、康传媛和孟馥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东方医院心理临床科微信公众号,内容重新编辑,有删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