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的上海,有一场38000人的盛会,2019上海国际马拉松在上海成功举行。赛后,比起比赛日的高温和众多跑者的弃赛以及赛道上不时响起的救护车的警笛声,朋友圈里更加热门的是一则40岁孕8月准妈妈完赛的消息。
身为一名产科医生,也是本次马拉松赛的全程参赛者,其实不是很希望这种消息能够被广泛传播,虽然这个事例证实了孕期是可以参加体育活动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可能会造成部分孕妇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从事超出自己能力的体育运动。不过现在的自媒体实在是太发达了,一则消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并不是能够人为控制的,所以做好后续的解读就非常有必要了。
孕期能否参加体育运动?产科医生的回答是YES。只要你不存在相关运动的禁忌即可。孕期适量运动的好处有很多,可以增强孕妇体质,改善心情,因为运动可以刺激内啡肽分泌,激活大脑中的阿片受体,兴奋神经中枢,能够缓解抑郁。但是也要了解,孕期是育龄女性的特殊生理期,在这个期间,身体状况和非孕期是完全不同的。与马拉松这种极高强度运动相关的主要是我们的心肺功能和肌肉骨骼系统。孕期各器官系统的负担都是加重的,尤其是心脏,因为孕期血容量的生理性增加,期负担比非孕期增加30-50%,可以理解为怀孕了即使静坐不动,心脏的负担也能达到孕前快走的水平。孕期由于胎儿和子宫逐渐增大,身体重心不断前移,跑步时为了维持重心稳定,需要根据孕周不断调整跑步姿态,否则可能对脊柱及周围肌肉造成损伤,也容易因为重心不稳导致跌倒。作为产科医生,对于孕期的运动一般建议比较缓和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游泳、孕妇瑜伽等,而马拉松作为极高强度的混氧运动是不推荐的。
马拉松运动的起源众所周知,希腊士兵费迪皮迪兹作为世界上有记录的第一个完成马拉松的人在完成这个距离后牺牲了,近年各项马拉松比赛中倒下、猝死的事例也不胜枚举。这些都说明跑步虽然是一项大众运动,但马拉松是一项对身体、心理都有极高要求的极限项目,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群的。所以,在参加马拉松运动时,要时刻不忘“二心”。
第一个心就是要对马拉松有敬畏之心。马拉松不是一个普通项目,而是一项极限项目。参加马拉松需要有严格的赛前训练计划和足够的备赛时间。拿我自己举例来说,认真备赛3个月,月跑量200公里,赛中还是一样会出现撞墙、抽筋现象,而我还是2年内有8个半马一个全马比赛基础的,像我这样在高手看不入眼的时间和训练计划,我相信有很多首次参赛者都是达不到的。训练水平达不到,赛中没有出现状况是运气好。赛前的心理建设也非常重要,不要觉得只有完赛只有PB才是英雄,要注意听取身体的声音,能够听从身体的召唤果断弃赛其实比完赛PB更是英雄,因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永远不是冲线,而是安全回家。
第二个心就是要不忘跑马的初心。相信绝大多数人跑步的原动力是因为超重、高血压、高血糖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运动的初心是为了身体健康。但是,在体重减下来、血压血糖降下来,成绩提上去之后,是不是动力的源泉就改变了?变成了追求速度追求成绩了?跑圈每天打卡,以配速快、距离远为荣?我们大众跑者不是专业运动员,专业运动员退役后也往往伴有大量的运动损伤性后遗症,既然我们的初心是为了健康,为什么会走到一条有很大可能导致不健康的道路上呢?
所以,这次的孕妇跑马事件,可以当做偶像去仰望,但希望大家不要作为榜样去学习。运动有很多种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作者:徐常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