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增光,为城市添彩!向前进,博青春!为进博,一起来!”今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体育馆内传出嘹亮的青春誓言,106名被唤作交医“小叶子”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学生志愿者意气风发,誓师出征。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交大医学院将参与迎博办博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契机、服务国家战略的机遇、第二课堂育人的载体。学校以“四个导向”抓牢抓好第二课堂阵地建设,以此为支点撬动“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目标为导向,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交大医学院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作为第二课堂育人的目标,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立足新时代,打造“有故事”的宣讲团队。开展“青春告白祖国”团员青年学习主题演讲比赛,以“微课”形式讲述青年的爱国故事、创新故事、奋斗故事等,用声音传递信念和力量。这批“有故事”的青年也集结组成“交医青年讲师团”,深入学生持续宣讲。
比如,依托新载体,开展“有共鸣”的教育。近日,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携交医学子做客上海教育电视台《周末开大课》,呼吁为医学强国奋进,更寄语广大医学青年要“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引发强烈共鸣。
交大医学院还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园新媒体传播矩阵,扩大“易爱医”“小医生Joy”等学生微信公众号思想引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发新鲜活泼、号召力强的微产品。
以结果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交大医学院不断强化实践育人工作,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善、体制高效、特点鲜明的交医特色的社会实践工作体系。
聚焦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成就、健康中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内容,学校鼓励青年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围绕国家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开展观察寻访和实证调查。
与此同时,学校开设书记导论课、调研方法论课,党委分管副书记、专业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中,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提高。
学校还探索以“博导+博士生”配对形式,将导师与学生间的带教由“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让师生在“行走的课堂”中理解“青年的担当”,用脚步丈量中国,用情怀书写担当。
以问题为导向,服务学生成长需求
聚焦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医学院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社团的育人水平,引导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交大医学院列出学生社团问题清单,提出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建设管理“1+2+3+4”的具体举措。
“1”,即在党委领导下成立一个学生社团领导工作小组,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社团各项制度建设,为社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即抓牢两支关键队伍——学生骨干和指导教师队伍,逐步完善客观、全面、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
“3”,即通过三种途径梳理现有社团,根据社团的定位、运营现状、活跃人数等采取撤销、合并及变更管理归属的方式进行梳理。
“4”,即把学生社团打造成集学生政治锤炼、知识实践、技能拓展、素质养成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平台,不断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以价值为导向,涵养医学人文情怀
交大医学院注重发挥人才、教育、资源、科技优势,在服务社会中守初心、担使命、显作为,履行高校的使命担当。
学校将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坚持志愿育人,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职业信仰。近日,交大医学院开展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活动,有118名青年学生自愿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截至目前,学校有9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坚持学生为本,构建志愿服务完整的工作链条,推进志愿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正在上海开幕,在这场集聚44位诺贝尔奖得主出席的全球科技界盛会中,交大医学院承担了重要的志愿服务岗位,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确保志愿者以良好的素质、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形象。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凸显典型,积极宣传志愿服务中的感人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涵养医学人文情怀。
作者:游佳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