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机器人让医生仿佛获得“千里眼”,脑机接口有望让残障人士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科技赋能医疗,令人激动不已,但不论技术如何进步,对患者的爱与奉献是始终不变的“初心”。今天,上海医卫青联2019年度分享大会举行,大会汇集上海医疗卫生系统的青年骨干、医疗创新代表,围绕“始于初心,成于坚守”主题展开对话。
创新跨界,让美好医学抵达更多人
近年来,“人工智能”“智能医疗”等新概念引起多方关注,本次大会邀请医疗、科技等领域代表,展开跨界对话。
市医卫青联主席吴韬畅谈互联网赋能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市医卫青联主席吴韬以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为例,分享了“智慧医疗”的蓝图与实践,借助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新模式介入医疗行业,医生仿佛拥有了“千里眼”,远程诊断、治疗跨越了地域屏障,抵达更多人。
如果你一早醒来,发现周身无法动弹,只能眨眨眼,怎么办?别慌张,脑机接口能帮上忙。来自BrainCo的贺欢分享的脑机接口技术令在场者管窥未来医疗的新方向:他现场展示用该技术制造的假肢令残障人士使用起来更为灵活,并谈到脑机接口技术对治疗自闭症的帮助,期待未来科技能更好赋能生命的质量。
信息爆炸的今天,海量的健康信息让大众难辨真伪。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邹世恩直言,医疗科普让他介于鲁迅与普通医生之间,“这个时代,医卫行业也需要有KOL(关键意见领袖),既需要亲临一线的医卫工作者,也不能缺少用各种方式让大众认清疾病本质的人。”
温暖守护,生命瞬间照亮医者初心
杰出青年医务人员个人分享也是本次大会的亮点。“我当医生的初心就四个字,治病救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主任王达辉说,诊断儿童的困难要比成人大的多,但他仍坚定选择,因为真心喜欢当医生。
儿科医院骨科主任王达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吴欢两度参加医疗系统青年志愿者服务,远赴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支援。他说,给更多人带去幸福和温暖,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能让世界变得更有温度,更美好。
对患者的爱,也体现在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钟芸诗分享了一则患者故事:通过肠道支架置入器,他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一位大肠癌肠梗阻病人的排便困扰,帮助病人告别成日散发臭味的生活,重拾了尊严。他说,创新的灵感始终来自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是创新技术的开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方琼分享了一位乳腺癌晚期病人的故事:病人想在生命结束前见到心爱的两只狗狗,但宠物不能进病房,护士团队就为这位病人和狗狗在地下车库准备了一场“特殊约会”。
“电梯门打开的瞬间,狗狗兴奋地跳到病人怀中,‘一家人’终于团聚。”方琼说,正是一个个这样的生命瞬间让她更深刻理解了护理的意义——我们也许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能尽力丰富生命的宽度,陪伴病人度过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光。
热血依旧,医道精神代代相传
邱蔚六院士担任医卫青联顾问,与后学共话从医担当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不曾改变。本次大会还特邀8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邱蔚六担任医卫青联顾问,老先生用数十页演示文稿阐述了新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医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医学知识,了解艺术、人文等其他学科知识也很重要。” 邱蔚六院士鼓励青年医生多方面发展,在医学道路上无惧挑战,不怕困难。
大会现场首发了医卫青联新宣传片《确认你的眼神》,短片通过一双双眼睛表现了医卫工作者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医学事业的无限付出。
上海医卫青年齐唱《歌唱祖国》,重温学医誓言
从老一辈的医学专家到新一代医卫工作者,分享的故事不同,表达的主题一致,那就是为治病救人奉献终生力量。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郑锦寄语青年医生,既要充满激情,牢记初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也要勇于担当,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努力让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更健康、幸福,还要富于创造,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卓越。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刘伟在致辞中表示,要充分发挥医卫青联组织在服务国家重点战略中的作用,努力形成上海医疗服务更高质量发展的“青年合力”。
大会的最后,全体宣誓,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主办,唯众传媒承办。
作者:唐闻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