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父亲节,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渴望成为一名父亲却饱受不育的困扰,过父亲节成了他们的奢望。
近日,一项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男科主任李铮教授牵头与仁济医院何祖平教授、复旦大学张锋教授共同完成的研究项目《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获得第十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该项目围绕精子发生障碍展开多维度研究,最终制定男性精子发生障碍诊疗指南与共识。
近年来,研究成果已在全国18家医院推广应用,诊治超过5000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
此外,市一医院男科团队还将进一步开发大数据+AI技术,助力精子发生障碍患者“当爸爸”之路。
李铮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从20年前的3%攀升到15%左右,其中50%为男性一方因素导致,包括严重精子畸形与无精子症在内的精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不育症与出生缺陷至少影响500万家庭。其中,无精子症可占男性不育原因的20%左右。
无精子症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前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手段获得精子,后者的治疗就较为复杂。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根据病因,可分为隐睾性、YqAZF(c缺失)、克氏综合征、精索静脉曲张、腮腺炎、睾丸炎、染色体异常、化放疗后患者以及特发性NOA患者等类型,其治疗方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方案。
记者从院方了解到,《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这一研究项目已成功探索精子发生障碍导致精子畸形的致病新基因,将多发鞭毛畸形的病因学诊断率由44%提高到61%。并基于生精障碍睾丸组织库,建立干细胞与支持细胞相互作用研究平台,探索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内与体外分化模型。提出了精子发生障碍诊疗新路径,最终制定男性不育诊疗指南与共识。
与此同时,市一医院男科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临床病人管理系统,该系统串联了门诊、检验、实验室、样本库几大平台。三年间,已有1.2万余名患者在该系统帮助下完成诊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一男科团队正在开发人工智能(AI)辅助诊疗不育症机器人。该机器人将在现有丰富的临床资源,样本库资源和诊疗经验基础上,基于深度学习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自动学习、智能更新功能。并采用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辅助生殖医生进行诊疗,提高诊疗决策的效能,有望为不育症诊疗建立新路径、提供新思路。
市一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男科于2015年成立,四年来至今已经接诊了6000多位不育患者。在无精子症患者中,约15%的患者仅通过药物治疗就出现了精子,另外进行手术取精的患者中,约50%的患者成功取到精子。目前,已有1293对夫妇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怀孕,1253个宝宝健康出生。
作者:记者陈青 通讯员胡杨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