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疾病诊治的规范化和同质化,今天召开的2019年第七届东方疝论坛会议上传来消息,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共同组建的“中华疝与腹壁外科学院”正式成立。
这将是集全国性、专业性、教育性、学术性为一体的平台。
当腹壁因为衰老、薄弱或损伤导致变薄,伴随腹腔内压力升高,腹部会产生隆起,就称为疝。
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少都可能发病,发病率在常规人群中约占3.6‰。我国每年保守估计有100万例疝病手术,患者群体数量大,无论对个人健康生活,还是国家医疗保障都造成明显负担。
本届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秦新裕教授介绍,“中华疝与腹壁外科学院”成立后,将对全国同行业医师的手术操作整体水平、手术疗效等进行指导与培训,减少手术并发症,真正为疝病患者减轻疾病痛楚。
作为该学院特聘讲师,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子昂表示,大多数的疝需要手术治疗,相对开腹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只需在腹壁上戳三个0.5-1厘米的小孔,即可在体内进行操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使用镇痛药物少,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也低。
2017、2018年,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给予中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治疗质量99分和100分的高分,远超不少发达国家,标志着中国疝和腹壁外科领域已逐步走向世界。
该杂志配发的评论曾谈到,“考虑到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而中国的病人众多,手术量巨大,医师的手术能力普遍不弱,这是中国在这一项上表现不俗的原因”。
不过,由于腹腔镜疝修补术需要熟练的手术操作能力,对操作医生有较高要求,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强基层”依旧被列为“中华疝与腹壁外科学院”的一项重要使命,将注重致力于平衡学科和地区发展,加强对基层地区和基层医师的学术支持,做好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疝与腹壁外科临床多中心研究的沟通协作水平,并努力将这项工作推向国际,使中国的疝外科在世界舞台发出更强音。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还设立了手术演示转播及包括大师讲坛在内的多场专题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以及秦新裕教授分别作题为《传承开拓创新——如何做好博士生导师》《学科建设——中山普外之道》的专题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创建于1946年,目前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秦新裕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楼文晖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孙益红教授的领衔下,该学科已连续多年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居三甲。
作者: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金晓璐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