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各个赛场的智能机器人,既可以出任颁奖“礼仪小姐”,也能担任乒乓选手们的陪练;更多高科技产品为来自全球的宾客们提供贴心服务……成都大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赛场内外溢出满满的未来感,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赛事、科技彰显青春的画幅,生动诠释了“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
智能机器人遍布场馆内外
在筹备之初,成都大运会组委会就制定了《科技赋能大运行动方案》,重点围绕主场馆、大运村等空间,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等方面,实施共计170余项技术产品,覆盖30余个场馆,为办赛、参赛、观赛提供科技支撑。
比赛和训练场馆成为新一代科技产品大展身手最集中的空间。一款与吉祥物“蓉宝”撞脸的智能机器人亮相大运会场馆,并化身颁奖“礼仪小姐”。在武术男子长拳颁奖礼上,“蓉宝”机器人登场后赢得观众和运动员的满堂喝彩:它双臂捧着托盘,平稳地将大运会奖牌与吉祥物送到颁奖嘉宾面前,随后回到原先的位置。
在武术馆、击剑馆等赛场,散落在场馆内的“蓉宝”机器人提供问询、导航、引领、语言翻译等常规服务,并装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应急设备小包,“蓉宝”也由此成为世界上首款带有应急功能的机器人。据工作人员介绍,如果现场有人发生意外,“蓉宝”机器人会根据指令在第一时间将应急包、AED等医疗应急工具送到事发地点。在抵达后,“蓉宝”会播放急救示范视频,帮助周围人员正确使用AED。通过内置的摄像头,现场人员可以远程与医疗专家进行连线。
而在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一款陪练机器人更是引发了许多选手的关注。左手高高抛起乒乓球,右手紧握球拍快速挥动,这位“陪练”不仅能实现模拟人类动作发球,训练接球者对发球动作的观察和预判,还能精准做出拉球、削球等技术动作,通过不同对战模式满足运动员不同强度的训练需求。每次赛前训练,总有运动员前来与它挥拍对阵,阿塞拜疆乒乓选手阿比扎德·卡蒂贾直呼,“这个机器人太神奇了!它的水平超乎我的想象。”
未来感渗透各个角落
科技感渗透在成都大运会的各个角落。大运村配备了多种智能设施,不仅拉近了科技与生活的距离,更彰显了大运会的青春活力与无限创意。
大运村科技服务工作站内,可打印高精度的人物形象手办的“3D照相馆”吸引着各国运动员在此驻足,略显遗憾的是,只有7月22日至8月11日期间过生日的代表团成员才能成为“幸运儿”。“幸运儿”在3D照相馆内拍照,四天后可免费领取自己的真人形象手办。虽然摄影棚的面积仅为7平方米,但设有82个摄像头,可以在3秒内拍摄800余张照片,并据此进行AI云端建模,将真人还原成最真实的手办。
出生于1997年7月27日的波兰射箭运动员玛丽亚·齐赞斯卡刚领到自己的手办后,立即通过视频与家人分享喜悦,“手办实在太逼真了!抵达大运村的第一天就是我的生日。我本以为不能庆祝生日了,谢谢成都给了我一个永生难忘的生日礼物。”
大运村欢迎中心内,双臂机器人咖啡机深受运动员们的欢迎。这款咖啡机能提供意式浓缩、拿铁、澳白等七种咖啡,90秒内即可制作一杯,还能制作大运会限定拉花,咖啡机上贴满了各国选手写下赞叹的便签纸:“一种令人惊喜的喝到美味卡布基诺的方式!”“完美的体验,很棒的咖啡,明亮且干净的未来!”
24小时“坚守岗位”的智能无人小吃机则成为运动员的“深夜食堂”,供应熊猫汤圆、冬阴功大虾米线、担担面等六种食物。这款无人值守的小吃机自动接单、烹饪、出餐、叫号,仅需两三分钟就可以提供成品,并根据消费情况及时补充生产,完成自动清洗消毒及封装程序。
此外,360度无盲区的自动驾驶巴士、支持83种语言服务的实时翻译对讲系统、AI智能健身镜等高科技产品,也为来自全世界的宾客们带来便利和新奇体验。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次属于年轻人的运动盛会,更是一场属于未来的科技盛宴。
作者:吴雨伦 图/陈龙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