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隋文静、韩聪凭借高超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力在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赛中夺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赢来了第9枚金牌,这也是中国花滑时隔12年后,再次站在最高领奖台。然而,夺冠之路却并未像脚下冰面一样光滑无阻,矫若游龙、轻如飞燕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力量与意志。在此次冬奥会中,中国花滑队的运动员和教练们都有哪些感受?克服了怎样的压力?他们的音乐和服装又是如何挑选的?3月18日,在中国文联机关党委、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花样滑冰协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冬奥英雄主题党日活动上,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赛冠军组合隋文静、韩聪以及世界大奖赛冠军彭程、金扬等人分享了自己的参赛故事。
隋文静:“上场前几小时曾休克”
提起这次冬奥会,中国花滑的运动员和教练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惊心动魄”。作为将体育与艺术最完美结合的冰雪项目,赛场上,花样滑冰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容有闪失。这次又是在家门口办冬奥,被寄予了夺冠厚望的“葱桶组合”隋文静、韩聪也因此压力倍增。此次北京冬奥会是中国花样滑冰队在历届奥运会比赛中赛季最长的一届,总共有16天,“这16天里我们都备受煎熬。” 赵宏博说道。
▲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分享体会。
申雪也回忆道,处于封闭训练中的运动员经常出现焦灼情绪,有时甚至会情绪奔溃。对于花样滑冰这一极致追求技艺与艺术的项目,为了追求完美,运动员们会不断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一天之中就要接受无数失败与挫折,这要求运动员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与韧性。或许体育竞技不光是争金夺银,也关乎运动员历尽艰难的磨砺和自我价值的追寻,让观众感受到充溢的生命之美。
▲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回忆赛前的封闭训练。
“这次奥运会对我们来说特别长,我们的比赛中间有大段空档。” 隋文静说道,“当时看着队友谷爱凌、苏翊鸣他们一个个比赛完回来,我就心想,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呀?心态特别焦灼。”她回忆,自己因为之前减了3.5公斤体重,加之身体不适,参加2月18日的花滑双人滑短节目比赛前几个小时竟然休克了, 直到第二天化妆也盖不住整张“发青的脸”,她形容那天真是“惊心动魄”,还好在同伴、教练和整个团队的支持下力挺了过来,最终隋韩二人以84.41分刷新了短节目历史最高分纪录。
▲隋文静正在活动海报上签名。
这个几分钟的短节目倾注了二人无数心血。韩聪回忆,为了配合节目里的弗拉明戈风格音乐,自己与隋文静特意找到了专业的弗拉明戈舞老师,“那会儿正好是假期,我俩开着车到处跑,老师说去哪儿练,我们就跑去哪儿练。”韩聪说,两人还想办法通过上肢肢体与滑冰脚架的更好配合,将弗拉明戈舞融入到滑冰运动中,呈现和一般地面舞蹈不同的表现力,这也是这个表演能够打破短节目得分记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二人的追求并未止步。“其实我觉得这个节目还不够。”韩聪说道,“我觉得艺术、体育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想要做到更极致。这是我们对节目,也是对比赛的态度和决心。”
▲韩聪分享冬奥故事。
“我就脸皮厚点叫自己‘艺术家’了!”隋文静带着东北女孩特有的爽朗,“我现在也在学习,尝试朝着更高的艺术台阶迈进。就像英文中的‘game’一词,比赛就是一场游戏。我们怎么面对这场游戏?那就是拼了命把喜欢的事做好。这也是我的人生词条。”
配乐与服装的演变
除了花滑运动本身,花样滑冰的比赛配乐与运动员服装也大有文章,二者的演变也从侧面折射了花样滑冰运动的发展史。回溯历史,花样滑冰世界大赛的领奖台曾经长期被欧美选手垄断,为了让作品被更多裁判与观众理解、引发共鸣,当时的花样滑冰选手们也更青睐选用欧美音乐。近年来,融入东方元素的音乐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华裔选手带上花样滑冰的国际赛场。
在此次冬奥会的花滑团体赛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金杨和彭程便选用了电影《夜宴》的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 “因为这次是在家门口办冬奥会,所以我们特地选择了具有中国风的音乐。”彭程说道,做这个选择是鼓足了勇气的,因为文化隔阂的原因,中国风有时难以被外国受众理解和接受,如何让裁判接受和认可这一音乐作品是彭程、金扬这对组合要专攻的难题。令她欣慰和感动的是,最后表演下来,有裁判、外国选手、外国记者跟自己说“很喜欢这个节目”“我们看懂了这个节目” ……“那个时候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彭程说。
▲彭程正在活动现场发言。
除了音乐,彭程、金扬组合的比赛服也让不少“对手”称赞。在此次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自由滑比赛中,彭程身穿缀以苏绣的白裙,金杨身着一袭红衫,二人的比赛服均是采用了2000多年历史的非遗苏绣,远望是立体饱满的提亮效果,近看则是平细密和、光彩夺目的一针一线。同组训练的日本和美国选手中专门跑来对彭程感叹:“你的比赛服太漂亮了!”
▲中国选手彭程、金扬在比赛中,二人的比赛服采用了非遗苏绣。(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申雪、赵宏博回忆起,自己最初参加国际比赛时,中国代表队的服装还很粗糙,赵宏博在上世纪90年代第二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时,比赛服是自己的教练设计的,自己的姐姐帮着贴的亮片。申雪形容自己的裙子就是“两块布叠上,中间掏一个窟窿,再修修边”,有时穿着都会不好意思。后来国家花样滑冰队的比赛服常在国外定制,直到近些年才由北京服装学院的团队设计,一套比赛服从无到有,从设计到上身需要了解音乐、调研、设计、制作、装饰、陆上试穿、冰上试穿等多个环节,有时运动员本人也会参与到设计当中。制造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上的自信也给了运动员们更多的底气和信心,正如金扬说道:“在训练时,我们原本还比较紧张,心跳在加快,但是我觉得听到有人齐声大喊‘中国队加油’,我的眼泪就在眼圈转,那是我第一次在训练时想要哭出来。我突然觉得站在冰面上不是表演彭程跟金杨的节目,我们不是在为自己而战,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更好展现出中国人的风貌。”
▲金扬正在分享自己的参赛故事。
从夺得中国花滑队首枚冬奥金牌到担任如今的中国花滑队总教练,赵宏博见证了中国花滑队的崛起历程。他感叹以往国际上常说中国队的技术一流,但艺术表现力尚缺,中国运动员一直对这话不服气。如今,中国花滑队的艺术表现力已经在年轻运动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且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中国不再是“一条腿”,而是凭借“两条腿”走上了最高领奖台。“对此我们非常骄傲,队员们挺住了压力,忍受了种种艰苦,也牺牲了很多,但这一切都值得。”赵宏博说道,“但是,每一届奥运会下来又将是一个新的轮回,正如体育圈里说的最多的那句话——从颁奖台下来时,一切从零开始。”
作者:彭丹
图片:除标注外 均中国舞蹈家协会供图 何铭/摄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