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黑夜最漫长的一天,一间小屋伫立在漫天飞雪之中。灯光点亮,一位老者穿梭在几个房间之中,悉心准备着丰盛的晚宴。而他的孙女也没闲着,从发型到洋装,从香水到唇膏,她忙着精心修饰着自己,似乎晚宴更像是她的一场重要约会。
这是舞台剧《我心深处》前十分钟的内容。没有一句台词,只有两个演员的来回穿梭,调整着餐桌上酒瓶的摆放一分钟,镜子前摆弄着头发的造型两分钟……
这十分钟,换作一般的话剧,可能男主角已经自白两千字,主人公夫妻对吵一百句,抑或是一段热闹的开场歌舞已经落幕。
这样一比较,显得《我心深处》的剧组好像有些“对付”,不过就是这漫长而琐碎的十分钟,却让观众目不转睛。仿佛与主人公一同精心准备,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第一个老朋友来了,带着蛋糕和精心打理的发型。正像她满心期待着以烘焙技惊四座那样,也揣着一颗等待被赞美新发型的心。接着是一对夫妻,带着白日温存过后的激情与口味怪异的红酒,反正酒不醉人人自醉。一个帅气年轻小伙似乎是为孙女准备的“猎物”,虽然手上的伴手礼盆栽看上去是从家里随手拿的,但没关系礼轻情意重,若能今晚配对成功才是正经事。最后赶到的大汉实在叫不上名字,当然来的都是客,凑齐一桌人才好开饭。
于是寒暄、赞美、祝酒,于是吃饭、弹琴、跳舞,于是打闹、调情、争执……观众听不到他们的对话,却能透过那些细微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
聚会中得不到关注的落寞,社交里想不起对方名字的尴尬,精心准备餐食却得不到热情回应的失落,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伤神……欢笑过后是悲伤,热闹散场是寂寥,期待难免有落空,就这样人来人走,曲未终,人已散。
就在这时,房檐上映照出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他们的死期被一一“剧透”,他们有的会彼此惦记悼念,而有的终究是匆匆一别再无重逢。
忽然就想到杜甫的那首《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如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或许《我心深处》的故事里,没有年少知交,中年重逢的老友情深。却时时透漏着一种相聚散场的不确定。如果“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那么此时片刻的温馨又算什么?
这部来自大洋彼岸的英国“默剧”,演出了中国诗人千百年前笔下的苍茫人事。一年一度以寒夜为名的聚会,把新朋旧友召集在一张饭桌上,老人填补的是晚景的寂寞,维持的是生活的仪式感;年轻女郎不甘寂寞的灵魂能把每一场聚会变成自己约会的主场;至于客人有的寻求的是他人的认同与关注,有的是在为重要的人生时刻寻求见证,还有的不过是在这个所有家庭团聚的时刻,找一处可以避风的港湾。或许在他们人生最后一刻的走马灯中,不会出现这一晚的此情此景,却无法否认真实存在过的笑与泪,都是为走向人生终点积蓄着能量。
作为爱丁堡前沿剧展与上海大剧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默剧展”开幕大戏,《我心深处》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默剧”。房间外,时有女声为屋里发生的细节为观众做一些小小的“解说”。随着剧情深入,“女声”走到台前,观众发现她同样也是一个“旁观者”,以一只北极熊的身份去分享它的所见所闻,甚至“预言”着屋中每个人的死亡。
可和一般舞台剧相比,《我心深处》又显得那样惜字如金。或许正如此次“国际默剧展”策展人水晶所说:或许这些参演剧目的可贵和难得之处,就在于现在舞台上有些作品的台词太多了。
有些时候,我们不妨安静下来,用肢体传递情绪和故事,用心灵感受舞台律动与静默。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