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变化态势势必给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因此对经济影响进行科学判断,并提出有益建议,是当下必须前瞻思考的重要问题。
传染病疫情主要是通过经济行为主体预期的改变对产业发展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增长。从近期来看,冲击最大将是交通、餐饮、住宿、旅游、航空、娱乐等服务行业。目前影响最大的就是旅游业,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收入为5139亿元,估计本次疫情引发的旅游业损失将达天文数字。疫情对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将在假期结束后开始显现。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为降低人员流动频率,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出现停工或停工半状态,尤其是部分工业企业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项目等,这对实体制造企业也将产生一定打击。
特别说明的是,与SARS疫情爆发的时期不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中低速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叠加期,一方面,制造业总体增速显著慢于服务业,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开始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和互联网经济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发展压力剧增。在这样的情况下,服务业和制造业短期内受到的负面影响将显著抑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行业会在疫情期间保持较高增速,主要是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产业,包括日常生活用的消毒液、带有消毒功能的洗涤液、口罩、手套等卫生用品;也包括有利于健康保健的消毒柜、微波炉、空气净化器等,以及在减少外出时能支持正常生活继续的电信、网购等。
总的来说,在短期内,行为主体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在客观上将使得我国人员流动迅速降低,并造成不同产业之间交易频率的非均衡程度加剧。由于交易的活跃程度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因此这种交易的非均衡性也导致产业之间发展水平的分化,使一些产业短期内难以生存,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由此,此次疫情对我国GDP增长率的短期影响,还需要结合疫情持续的时间以及国家出台的应对之策来进行跟踪评估。一个基本事实是,疫情对我国今年GDP增长率的影响取决于控制疫情的时间,如果近期能够有效控制疫情,那么它的影响会很小,甚至没有影响;但如果控制的时间较长,那么疫情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并且是极为严重的。
从中长期影响来看,与恐怖主义和经济危机相比,流行病疫情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要小得多。这是因为,恐怖主义是人为因素,特别是基于民族矛盾、信仰冲突、利益摩擦等原因所形成的恐怖行动,常常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重复出现,它因为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成本而强力阻止经济发展,并且这种阻力具有长期性特征。与此不同,经济危机是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全面冲击,有时它足以破坏整个国家有序的经济秩序,使其迅速破产。相比较,基于疾病产生的疫情,最终会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因此,疫情本身并不具备长期的负面效应,虽然会在短期内影响到国外投资,但这些投资只是推迟进行,一般不会被取消。
根据美国国家经济分析局对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的一项研究结果,流行疾病结束后,经济具有向原来发展趋势复归的倾向,因此可能出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如果在中国也出现这样的倾向,则应该发生在2021—2022年的年中。另外,这次疫情发生之后,我们将对现有的基础设施格局和大城市管理模式进行反思,这很可能是引发新一轮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契机,并能够促使我国投资环境趋于优化,强化未来吸引外资的能力。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疫情对未来发展也存不利影响。因为疫情很可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克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的中长期负作用主要在于对人们信心的冲击,从而直接影响长期投资,甚至创新精神。
战“疫”仍在继续,我们终将迎来战胜疫情的结果。鉴于疫情对国民经济负面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因此,为了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按照区别对待、差异管理的原则引导受疫情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受疫情影响程度和方向的差异,要对产业发展给予提前筹划,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具体来讲,第一类是疫情防御型产业,如医药、卫生保健等。疫情结束后,这类产业的民间需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国家仍需继续支持该领域的增长。第二类是疫情诱致增长型产业,如受心理预期和行为方式变化所拉动的汽车、通信、电子等产业。这类产业在疫情时期呈现出投资大幅度增长趋势。考虑到疫情消除后投资规模的回落,有必要采取相应消费激励措施以保持该产业的平稳降速,可考虑通过信贷手段促进城市居民的消费稳定;再如,通过减免农村税费、增加对农业补贴、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启动农村市场。第三类是疫情重创型产业,如旅游、运输、餐饮等。这类产业受到疫情负面影响较大,国家要考虑采取大力度的生产激励措施。比如,加大对民航、餐饮、旅游、宾馆等行业的税赋减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措施相当于国家向这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必须保证财政收入预算,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此外,针对相关产业受疫情影响可能出现的进出口困难情况,政府应进一步运用出口退税政策,减轻出口企业的压力,降低出口成本,以鼓励出口企业在困难时期保持较旺盛的出口势头。
第二,加大正面经济引导和宣传,降低心理预期的负反馈,稳定股票市场。心理预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国家应注重调节因疫情产生的心理预期变化,控制不良预期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由于股票市场是维系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纽带,因此降低股市波动对于经济持续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各级政府部门都不能麻痹大意,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稳定市场,无论在宣传引导上还是具体的经济措施上都应有所作为,以稳定股民心理预期,增加投资者信心。
再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吸引外资的潜在能力。在这里,营商环境既包括环境卫生、城市建设等硬环境的改善,也包括行政效率、政府信誉、信息披露机制等软环境的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在疫情防控时,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在国际投资者面前建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才能够使国际投资者和国际旅游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立良好的稳定的预期,而良好的稳定的预期是决定未来旅游业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关键因素。
作者:胡晓鹏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