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应当绽放在哪里?面对这张毕业问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3届毕业生曾露萍给出自己的答案:去西部做志愿者。
大学期间,这位四川女孩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参与多项寒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然而,到大四时,她也曾一度迷茫。接下来的人生该做什么,是考公、深造、就业还是有其他选择?寒假期间,她从电视上关注到“西部计划”,一个想法瞬间点亮。幸运的是,在老师、学长的辅导下,如今,她已顺利入选2023-2024年度“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和曾露萍一样,今年,仅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就有31人。
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记者了解到,沪上高校正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牵头下,出台机制保障、观念引导、氛围营造等一系列举措,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赴基层建功立业,鼓励更多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对青年学子而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不仅能够在青春中留下无悔无憾的记忆,基层磨砺所带来的成长亦是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
为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海师范大学面向毕业生设立基层就业专项奖学金。在政策鼓励下,该校2023届学生中共有30名毕业生主动报名西藏、新疆专招基层就业项目,十余名毕业生报名应征入伍。
在上海电力大学,学校通过强化基层就业政策支持,对参军入伍、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等学生进行奖励。近五年,该校赴中西部基层就业达2600余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总量的17%。
除了设立专项基金等政策层面的奖励,沪上不少高校还积极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组织青年学子下基层、进一线,了解一线工作的真实状态。在真人、真事、真情的感召下,越来越多毕业生返乡助力家乡基层建设。
“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选调生,我不光选择了一种职业,也是选择了一种人生,更是选择了一种信念。”穆妮热·开沙尔是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23届本科生,出生在祖国最西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市。大学期间,她先后加入学院学生理论宣讲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策划组织志愿项目与校园文化活动。
“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为同学做好服务工作,我感到很快乐。”穆妮热·开沙尔说,正是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坚定了她的毕业选择。她经过努力成功入选中央选调新疆专项计划选调生。
在上海电力大学,应届毕业生刘毅鹏在征兵入伍和校园志愿服务的锻炼中迅速成长。面对大城市抛来的邀约,他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回到家乡贵州,助力基层电力建设。“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成为守卫家乡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刘毅鹏说。
同学就是榜样,典型就在身边。上海海关学院通过选树朋辈典型,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学校开设的“就业先锋”专栏中,毕业生穆哈买提·达吾代服务基层、荣获2022年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的事迹得以广泛宣传。
面向2023届毕业生,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西部计划”、应征入伍政策、专升本咨询等宣传指导活动共计5场,参与学生人数约1000人次。据悉,今年,该校应届毕业生中有12人积极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还有38人参军入伍,较去年同期增加15人。
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就业育人工作,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通过报告、参观、讲座交流等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此外,还通过开展基层就业卓越奖评选,树立就业典型,加大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等宣传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就业。
作者:吴金娇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