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多模态微创诊疗技术创新转化联合体年会今天(7月15日)在上海召开,年会上,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正式发布亮相,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前沿科技不断进步,跨界协作突破单一肿瘤诊疗技术的局限性成为了一种必然。药械联用理念的提出、多种模态能量治疗技术的融合、热物理免疫技术基础研究的突破、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为治愈肿瘤带来了无限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联合众多顶级医院与跨学科专家,凝聚多个肿瘤微创诊疗创新技术平台,在2018年就成立肿瘤多模态微创诊疗创新技术转化联合体,致力于推动肿瘤创新疗法的跨越式发展。
今天发布亮相的全球首款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是由联合体主席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徐学敏教授创新团队与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代表临床专家们历经多年跨学科协作,医工交叉结合的成果,是中国团队源头突破,自主创新的又一硕果。该系统由上海美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业转化,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殊审查程序在2023年6月9日获得了药监局上市许可。
这一该系统以精准热剂量控制技术有机融合组织冷冻和射频加热技术为临床带来了全新的多模态肿瘤治疗平台,在大幅度提升肿瘤局部消融精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原位破碎肿瘤细胞和血管微循环,大量释放特异性抗原,重塑肿瘤微环境,激发机体产生持久特异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有效的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长期治疗获益。
本次年会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邀请到超过百位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会,交流展示多模态肿瘤微创治疗的最新进展。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院士等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并做了交流。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滕皋军院士指出,未来医学的发展必将走向多学科融合,多技术交叉,这已经是业界公认的发展趋势,有机结合多种肿瘤治疗新技术的优势,实现1+1>2的临床效果,是现代肿瘤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与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的临床探索方向不谋而合。
上海免疫所所长苏冰教授分享了肿瘤微环境影响不同治疗方法有效性的基础研究与探索,揭示了如果能够通过多模态的方法对患者肿瘤微环境进行调控,将会为临床肿瘤治疗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复旦肿瘤医院李文涛教授从临床应用探索的角度,以单细胞测序等先进的分析手段,揭示了多模态肿瘤治疗有望实现从局部精准安全的病灶灭活到全身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激发抑制复发与转移的跨越式发展,为临床肿瘤治疗带来全新的平台与希望,给临床专家描绘了介入免疫时代全新的蓝图。
在随后的专家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就肿瘤走入精准治疗与介入免疫的时代进行了精彩的探讨与分享。来自上海瑞金医院、长海医院、浙江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临床医学一线的专家交流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技术与多模态肿瘤治疗技术平台的融合,推动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
此次盛会展示了多模态肿瘤诊疗的发展前景,未来,多模态多模态肿瘤微创诊疗创新转化联合体将融合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医疗机器人技术、生物治疗技术,构建全新的自体特异性免疫肿瘤治疗生态,推出更多如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一样的创新治疗平台,携手共促肿瘤创新疗法不断发展,为临床带来更多创新诊疗利器。
作者:姜澎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