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就读公办学校,从未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中考成绩在同龄人中也不算拔尖……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三毕业生项天,是常人眼中的非典型性学霸。他在今年高考中却取得621分的好成绩,选择填报了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给学习生活“留白”,与同伴分享学习素材共同进步……这些习惯,让这名阳光男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整理错题,要有庖丁解牛精神
虽然没有参与过什么数学竞赛,但项天的数学一直不错。今年高考,他的数学成绩达到148分。而他的重要学习方法是“错题集”。但他整理错题的过程,并非重做错题,而是在整理做题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
项天告诉记者,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他不但会写下正确的解题步骤,还会在关键解题步骤用红笔记录下思考的过程。“就好比庖丁解牛一般,把这道题目给吃透。”项天眼中错题集的真正意义是拓宽更多解题的思路,不仅要总结出“术”,还要归纳出“道”。
每次小测验之后,他都会从解题过程和试卷中分析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漏洞。比如,在做三角、函数或数列等相关题目时,有些卡壳,这就说明知识还掌握得不够扎实,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给自己“加餐”,踏踏实实地完善每一个细节。
“一个好汉三个帮”,分享是提高成绩的基础
虽然高考成绩不错,但是项天表示,同班同学中有不少参加过数学、物理奥赛或者英语竞赛等。“他们更聪明,学科表现令人羡慕。”项天说,“和身边众多优秀的同学共同学习和分享,让我收获了提高。”今年高考,项天语文成绩122分、英语成绩141分。
早在春考之前,项天就和两个关系不错的同学一起组建了微信群,分享各自看到的英语好词好句,共同学习提高。他们分头阅读外文刊物、原版英文期刊等,将抄录的词汇编辑到共享文档中,还配上相应的例句和使用方法。短短几周,群里的共享文档积累了满满七八页。
“我们不仅看到的好词好句数量多了,在讨论中还加深了理解。”项天举例说,很多单词用法灵活多变,大家会随时补充自己看到的各种用法、分享各自的看法。
高考中,三名同学都收获了满意的英语成绩。“同学之间也会有竞争,但我们更是共同奔赴考场的战友,尤其是每次考试过后,如果没考好,小伙伴们的相互安慰更能够缓解我们的压力。”项天笑着说。
语文学习方面,项天更多将其归功于喜欢阅读和积累。自初中起,项天就喜欢在课余时间阅读哲学、文学类的书籍。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高一高二学习没有那么繁重时,每天做好作业总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学期可以读四五本大部头。”
更多“留白”时间,有利于提升思维含量
项天初中就读于市西初级中学,当年考入南洋模范中学时,看着周围不少从民办初中高分考入的同龄人,项天感受到差距却没有太多焦虑,而是“心态很稳”地给自己吃下一颗定心丸:“初中的学习时光已经是过去时,现在所有人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
项天清楚地知道,高中的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差异。比如初中语文写作时,不少学生还会背诵范文,而高中作文更多考验的是思辨能力。“这时候反而很感恩从初中开始学习时间的留白,让我有更多时间阅读积累,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没有参与学科竞赛,也给我留下更多时间平衡理科和文科的学习。”项天说。
在南洋模范中学,他参加了学校辩论社团,充当一线辩手的“智囊团”,还在暑假参加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学森挑战计划夏令营”,亲手制作无人机,“当看到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可以用来制作无人机时,收获的那种快乐是课堂学习所无法获取的”。
如何选择大学专业,项天很有主见:“当然要跟随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平时我看到生活中很多经济现象,总想知道背后的机制。为什么不同的专家对同一个经济现象,有时甚至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抱着这样的好奇心,项天填报了经济学专业:“当然我也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张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