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5点,同济大学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以《心有所向,奋发有为,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为题发表讲话。
以下是演讲原文: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线上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盛夏,我们共同迎来了2023届毕业盛典。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代表方守恩书记,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即将奔赴五湖四海的4355位本科毕业生、5341位硕士毕业生和886位博士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培育你们的师长、支持和关心你们成长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此时此刻,现场还有一批母校甚为惦念的校友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份喜悦,他们是946位2022届的毕业生。去年因为疫情原因,你们没能参加毕业典礼,当时学校郑重承诺:“母校欢迎你们回来,邀请你们参加任意一场线下的毕业典礼。”今天,我们终于相聚重逢,这份祝贺虽迟但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校友回家!
同学们,过去三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历程,也收获了真挚的师生友谊,磨砺了同舟共济、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又何其幸运,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历史性时刻;我们非常自豪,一起见证了母校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始终以“学术与育人”为第一价值追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打造国豪书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创建同济特色、同济风格、同济气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纵深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成绩优异,ESI前百分之一学科达到16个,其中前千分之一有5个,学科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按照“四个面向”,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在城市更新、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深空探测、生命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新增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出“同济大学对德合作2.0战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全球合作网络,开辟国际交流合作新领域、新赛道;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开启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的新模式,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造就更多战略科技人才。
同学们,我们的母校——同济大学是一所胸怀国之大者,有深厚人文底蕴、有理想抱负、有使命追求的知名学府。正如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学校百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一百年,是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的一百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这是对同济办学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每一位同济人的真切期许。同济师生勠力同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矢志不渝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同济学子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2023届毕业生中,超过2600名学子选择继续深造,超过2700名毕业生奔赴国家重点领域建功立业,910名毕业生俯身基层服务社会,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踏上新征程之际,我有几点嘱托,与大家共勉:
第一,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在国之大者中成就小我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116年来,同济学子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成绩,践行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诺言。
85年前,老校长李国豪以“国破需勇士,兴国需英才”的信念,矢志科学救国,远赴德国深造。1946年学成后毅然回国,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建设人才,开创了中国大跨度桥梁自主设计建造的多个“世界第一”,创造了我国70%以上的大跨度桥梁由同济人设计建造的光辉业绩。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同济人应国之需、主动担纲,组成“集团军”,5年来,以周俭、汤朔宁等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为领军的600余位同济人积极投身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之中,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展现出同济人强烈的使命担当、高超的规划设计、精湛的工程技术、精细的组织管理,为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同济人的专业功底和精神风貌。
同济天下,是同济人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今年,又有181位毕业生获得扬帆奖。其中,扬帆奖特等奖获得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央金拉措,把建设家乡作为人生志向,将为西藏电力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扬帆奖一等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生余金龙,志愿到祖国西南边陲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积极响应党中央“沪滇对口帮扶”政策,毫不犹豫报考云南省偏远山区县级选调生岗位,立志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扬帆奖获得者、口腔医学院硕士毕业生蔡宇艺,曾赴四川李庄支教,切身体会到扎根西部、报效祖国的崇高使命,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扬帆奖获得者、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王小农,在博士论文研究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发展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使命责任,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紧密融合,将前往军工企业,立志科技强军、科技报国。
同学们,你们生逢伟大时代、肩负民族复兴光荣使命。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的殷殷嘱托,传承同济人“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精神血脉,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勇挑重担,与母校一起,共同续写新时代新的同济故事。
第二,做一个有韧性的人,在不懈奋斗中磨砺意志
同学们,实现梦想的道路一定会伴随着崎岖坎坷、荆棘丛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唯有发扬不懈奋斗的精神,淬炼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意志,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汪品先院士,在82岁高龄时还三次深潜南海,孜孜不倦探究深海奥秘,被誉为“深海勇士”。今年87岁高龄的他依然每天早出晚归,坚守海洋楼挑灯夜战、潜心研究,成为国之楷模。本月17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院士走进央视《开讲啦》栏目,讲述团队历时13年坚持修复海口骑楼老街工程的故事。常青院士承担的许多工程都是“马拉松”式的,一直致力于“风土建筑”的再生,他说:“人的一生能够把一件事做好,就不容易。”
同济人坚韧不拔的品格,必将在师生间的言传身教中得以传承。汽车学院硕士毕业生陈涵晟,专注攻克智能感知系统中视觉三维定位难题,通过锲而不舍地学习、实验和试错,终于设计出稳定的高性能算法,在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CVPR上发表论文,并获最佳学生论文奖。暑假后他将赴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医学院博士毕业生孙维言,为减轻临床中传统肺部穿刺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设计完成了4项临床试验,历经5年持续优化,最终使肺部穿刺成功率提升40%,并发症发生率降低87.5%。毕业后,他决心投身高端智能手术机器人的研制开发,致力于我国医学装备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
同学们,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厉兵秣马的前行,希望同学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将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奋斗精神,勃发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出美好的未来!
第三,做一个有底气的人,在终身学习中厚积本领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重塑所有的行业。在这一变局之下,唯有通过学习增强知识储备、专业素养,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把握主动、从容应对。
同济人始终坚信“无论什么时候,国家都要靠实力说话,人都要靠能力说话”。就在两天前,从联合国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同济大学杰出校友徐浩良就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徐浩良是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79级的本科校友,他取得的这一成就既得益于在大学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归功于他近30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保持敢闯敢干、勤奋坚持的精神,特别是为全球发展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面对新征程新挑战,同济人敢想敢试,刻苦钻研,不断书写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水陆两栖飞行器“同济飞鱼”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久前,医学院的周彩存教授当选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候任主席,这是该协会成立近50年以来,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当选该协会主席;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获国际建筑师协会“2023奥古斯特·佩雷建筑技术奖”,成为获此奖项的首位中国学者。我想,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首位”,一定源于长年深耕专业的厚积而薄发。
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不断磨砺中总结出来的成长经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李智睿,66门课程满绩,潜心“造船”,带领团队获美国ASCE混凝土轻舟赛太平洋赛区线上赛第一名,保送清华大学深造。数学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钟心岚,60门课程满绩,曾获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保送北京大学深造。更加让我们骄傲的是,这一届的本科毕业生中,有88个学霸宿舍全员升学深造,他们彼此鼓励、相互成就。
同学们,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毕业只是人生的转场,终身学习的进程刚刚开启,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持续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坚决对“躺平”说“不”,切忌在必须不懈奋斗的青春里选择“放过自己”。希望同学们将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不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让勤奋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我们的终身习惯,成为人生远航的不竭动力。
同学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学子:“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大家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践行“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做奋斗者,做追梦人,心有所向,砥砺前行。
亲爱的同学们,再过4年到2027年,母校将迎来120周年双甲子校庆;再过12年到2035年,伟大祖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哪一个时间节点,你们都是参与者、奋斗者、见证者。希望同学们以激情和理想追梦,以奋斗和贡献圆梦。祝愿大家常葆志气、骨气、底气,早日收获奋斗的成功与幸福。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母校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谢谢大家!
作者:郑庆华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同济大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