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好奇心与科学探索实践,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今天,“天问杯”学生好问题大赛正式启动。
据悉,本届好问题大赛开放“我来问”和“我来答”双赛道挑战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学生,设置幼儿及小初高中组别,聚焦科技,设人工智能、数学、物理天文、工程技术、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医药健康、计算机科学、动植物学等赛道,根据科学分类进行不同形式的提问。
本届比赛由市教委和宝山区政府联合举办,宝山区教育局、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文汇报社、上海开放大学、上海科技馆等协办。
同天,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也宣告成立。
从会刷题到会提问,培育“原始想象力”的科学家
近年来,上海市以建设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为抓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未来学习多样式、未来课程新形态、未来评价新模式、未来学校新样态,取得积极成效。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上海将依托“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科创教育研究院”两个平台,从两方面加快探索适应未来学习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样态:一方面,要推动教师教学研究立足实践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推动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适应变化趋势。他认为,举行“天问杯”学生好问题大赛是非常有益的实践。市教委希望以此加快探索AI时代学习新模式,着力夯实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
比赛还邀请金力、刘昌胜、褚君浩等30余名院士大咖倾力加盟作为科学顾问团成员,他们将通过开设“好问题”微课、问题化学习微课堂、“你的问题我来答”专题沙龙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进而提升青少年科学探究精神和问题化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我们的学生习惯做题,但却不会问问题,这是当下不少中国学生的通病。”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在谈及好问题比赛的初衷时表示,希望鼓励更多学生在提问中不断探索,成为具有“原始想象力”的科学家。
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会提问,
解决问题也塑造价值观
“为什么爸爸铺床单的时会鼓起来一个会移动的‘包’”“开窗与不开窗,为什么能通过关门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来”“在给鱼缸换水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是B站2022年度百大UP主,被很多粉丝亲切地称为“吴姥姥”。作为比赛的专家顾问,吴於人喜欢在网络上与青年人对话。她惊喜地发现,不少中小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就能提出好问题,这令人欣慰。
在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看来,学会提问,不仅要求青少年学会观察世界、研究细节,还要感悟问题的解决对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方法,还在此过程中塑造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学会提问,就是按下自主学习的“启动键”
何为“好问题”?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姜雪峰看来,任何问题都是好问题,因为在提问的过程中,已经按下了自主学习的启动键。“提问时,学生不断探寻问题的谜底、找到答案,这代表着你已经开始架构一条走向未知领域的桥梁,这是极其珍贵的。”
“好问题,就是有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院长褚君浩说,有的问题意义很深刻,有的问题意义一般,怎么算是有意义的问题呢?一般从几方面考虑,一是知识型的问题,这类问题产生是因为知识还没学到,知识类问题可以启发孩子去学习;二是探索型的问题,比如蚊子为什么飞来飞去不会撞,就是探索型的问题;三是利用导向的问题,就是把事情做得更好、让功能更强的问题。
【相关链接】
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宝山区人民政府联合建设而成,将试点探索基础教育从“教研”为重转变为“教研”“学研”并重的工作机制,转变“重教轻学”的传统观念,以学习科学研究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重点,为全市“未来学习样态与学习发展”提供方向性研究。
上海市教委依托上海大学成立“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以建设创新型、智库型、国际化的一流科创教育机构为目标,重点开展科创教育研究、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等工作,积极构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头部企业等资源汇聚整合机制。
作者:张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