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提出,“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时,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每当读到这里,对未来学校的美好憧憬与规划蓝图逐渐在心中清晰起来。
未来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为培养人才所专设的教育场所。它可以用最前沿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最契合的方式去培养未来人才。理想中的未来学校仿佛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大树可以生长,小草也有它的空间。
而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必不可少。
记得约翰·杜威曾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未来。那么,面对变化的时代,当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已经发生变化时,未来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在笔者看来,面对未来学校的发展,教师更需要拥有与时俱进、迭代更新的自我意识;及时拥抱新技术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强大的共情力与洞察力。
仅会用PPT制作课件的老师,
信息技术水平已然不够
随着越来越多“数字原住民”时代出生的孩子的成长,传统的课程显然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教育数字化,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多元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
《今日简史》一书曾设想:“到2048年,人类可能要面临的就是迁移到网络空间、流动的性别认同,以及计算机植入装置所带来的新感官体验。”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批判性思考、沟通、合作和创意,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要能够帮助学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陌生的环境里依然能情绪稳定、心智平衡。
这也给教师的发展提出新要求——未来教师,要拥有与时俱进、迭代更新的自我意识。这需要教师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这个属性在根本上是关于教师个体的观念、理念与认识。这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基础。
如果教师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育人观,不仅很难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甚至会延误教育。
就技术而言,如果教师仅会用PPT制作课件,他的信息技术水平显然不够,他起码要熟悉1-2个线上教学平台,会使用软件制作教学视频、会用面谈及通电话之外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当然,以上只是21世纪对教师信息能力的要求,不论22世纪、23世纪世界会怎样变化,不变的就是对教师具备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随时完成知识技能迭代更新的意识升级的要求。
敢于“冒险”的教师,
正在用信息技术改变当下的课堂
在教育界,大家几乎达成共识:未来教师要拥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创新能力,这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核心。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后,这几年,很多教师都在不断地学习、尝试。
高老师是一名初三物理老师。线上教学期间,面对学生的学习疲态与枯燥的学习内容,她陷入了思考: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呢?高老师本身就是一个业余游戏爱好者,对这个领域的敏感度也较高,她通过特定软件捏了一个数字人偶“洛洛”。于是,这个虚拟动画人物开始出现在每节课中,“洛洛”甜美活泼的造型、潇洒自如的舞姿、幽默风趣甚至带着一点方言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习效果也事半功倍。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中小学校首次大规模进行线上教学,这也被认为是线上教学1.0版本时代。彼时,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开展线上教学、学习的尝试,逐步积累经验。2022年疫情期间,上海中小学再次启动线上教学。可以说,为实现课程建设和实施情境化、教学资源多媒体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技术与工具的迭代更新刻不容缓。
然而,一些从未被真正解决过的问题再次出现:线上教学效果能好吗?隔着屏幕,老师能不能组织管理好学生?师生各自在家,怎么知道每个班级是否有序上课?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不断的创新与试错中,不少学校从平台服务、教学管理、在线测评等方面制定了疫情期间教学保障体系,推出一系列支持方案,助力教师的线上教学和孩子们的居家学习。而新技术的成功使用与推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前期的培训。培训的关键就是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提升变革意识、获得信息技术能力。
然而,真正的经验却从日常的每一次教学中积累而成。课前点名、开启轮播;举手上台、拖拽互动;自主切换、及时回看;分发黑板、在线答题;虚拟实验、模拟演练……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华附小红书”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学校教师分享线上教学技能的“宝藏”,一大批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年轻教师们用智慧影响并改变学校线上教学的形式,从无所适从到从容应对,从传统教学到“小红书”系列,我们深感教育数字化工具,为教学创新所带来的科技感与便捷度。
“同辈”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的常态
除了赋能课堂活力、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教研活动也在大数据时代悄悄发生变革。
如何让教研更有效?学习数据分析支持的精准教研,正是一种在数字化支持下的创新教研方式。这种方式对原有数据和新生成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再通过教学实践,循环往复,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
可以说,精准教研在改进教师,尤其是缺乏经验的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上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以小学数学组为例,我们在构建经验与数据相结合的教研模式上做了一定探索。教研大致的流程思路是:分析反馈数据,确定教研主题;基于学习数据,开展教研活动;实施教学实践,收集反馈数据;分析对比数据,反思教研成效。这样的教研活动避免了“无轨电车式教研”“纸上谈兵式教研”,对于数据的追踪式处理,真正实现了用事实说话、直击痛点薄弱点,做到精准施策。
此外,未来教师还要有强大的共情力与洞察力,这也是培养卓越未来教师的点金石。共情力与同理心相辅相成。共情力让我们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同理心让我们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将心比心。
未来世界,瞬息万变,随着人类想象力与认知力的无限发展,科技与创新必将创造未来人类的多元生活方式。正如电影《头号玩家》及各种赛博朋克电影中对未来场景的描述,人类将极大程度地依托网络与科技而生活,从数字时代到全息时代的进程将会被大大缩短。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对未来各种生活方式的认知与体验,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00后的教师已开始踏上工作岗位,他们和10后、15后的学生一样,都属于“数字原住民”,对时代潮流与特征的把握更趋于一致,这是一种优势。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同一种成长环境长大,教师显然更懂学生,包括他们的需求与思维方式。这样的“同辈”师生关系或许在当下是短暂的,但在未来应该是一种常态。
作者:张园勤(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校长)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