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第一天,初雪突降杭州,让这座城市平添几分静谧。
夜幕降临后,天愈发寒冷。
这时,一个佝偻的身躯,却披着一件明黄色的雨衣,推着一辆三轮车,沿着街道,在马路上悄悄留下痕迹。
走近,才确认是一个老人在捡垃圾。
雪花不停落在老人身上, 手已经僵硬,但都挡不住他脸上的开心。
01
老人是谁?
他叫王坤森,是浙江大学的一位退休教师,今年已经91岁了。
一个退休大学老师,为什么不好好颐养天年,跑街上捡垃圾?
他捡垃圾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资助他人上学。
10多年来,他依靠每晚拾荒,资助了7位孩子上大学。
“孩子们,你们只管好好学习,不要为学费生活费犯愁。”
这句话,便是答案。
这听起来似乎很傻的事情,王坤森老人却始终“乐在其中”。
每当有人质疑或不解,他回应:“我年纪大了,做不了其他工作。于国而言,是利用资源;于我而言,可以变现资助学生们。”
就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他又一口气把辛苦攒下的钱捐出去,当作送给自己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但这么多年来,王老有一个坚持:从不在白天捡垃圾。
不是觉得不好意思,不是害怕丢人,而是因为他发现白天捡垃圾的人很多。
而那些真正穷苦的人,许多是靠这个吃饭生存的。
“我有退休工资,不能挤占了人家的生活物资,所以晚上去捡。”
当我们感叹世界越来越冷漠,原来真的有人,不弃助人之心,也从未忘共情周遭之苦难。
这源于他内心的纯粹与善良,或许,也源自: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
02
王坤森并未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很小的时候,母亲便因病离世,父亲的失业,又让原本就贫瘠的生活雪上加霜。
他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那段在路边捡废品卖钱的经历。
也无法忘记哥哥姐姐因为没念过书,而吃的更多的苦。
于是,当读书的机会来到眼前时,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更加刻苦的学习。
部队转业后,才幸运地被分配到了浙江医科大学。
后来,浙江医科大学变成了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他也从一个穷孩子,变成一位高校的老师。
这份福祉,他便深刻记在了心里。
这一生,没有机会体会到亲生母亲的爱,但却决定把得到的爱,全部回报给这个世界。
于是,前半生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后半生,他找到了又一种让生命发光发热的方式。
深夜捡垃圾很苦很累,攒到的钱也很少。
前年一场心脏手术过后,王老的背越来越弯了,过于年迈的身体更难堪重负。
人们都以为他该停下了。
他没有。
只是把从前凌晨回家的时间,提前到了12点。
11年,就这样从80岁到90岁,用生命的余热照亮别人。
这一路,所幸,老人从不是孤单的。
楼上的邻居,知道了老人的善举,家里只要有废弃的纸箱、杂志等,最后都被打包好送到了王老手里。
附近的商户,也会把店里的饮料瓶等留给他。
多年的爱心传递间,他们早已形成默契。
而王老这些年帮助过的孩子,有些也已经长大成人。
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正朝着其他陷入困难的人伸出手……
03
我时常会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人一生苦求功名利禄,将富贵荣华奉为圭臬;
有人一生脚踏实地,安守清贫,将积善行德视为要义。
我们无法定义,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人生。
但后者,永远让人心生敬慕。
所以当评论区里,有人写下“爷爷真可怜啊”,有人认为“这样的故事就不应该宣传”,我实在无法去赞同。
纵使生活窘迫,但他的精神之富足,试问这世界,又有几人能比呢?
开头在冰天雪地里捡垃圾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个雪花灯,王老小心翼翼把它清理干净,然后放到了三轮车的车篓里。
漆黑冰冷的夜晚,雪花灯一闪一闪,照亮的不止他一个人前行的路。
王老还特别喜欢种花,家门口的花坛里,盛放的蜀葵,就像老人从不停歇洒下的爱一样。
让人深信着,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的希望。
突然想起看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若能够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那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当我们觉得老人太辛苦,他只是觉得在贯彻着自己的热爱。
“帮助别人,就要拿出自己的行动和诚意来!”
当我们以为老人太可怜,他只是执着奉行着自己的信念。
“下雪天,我也要出来的!”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要让好人被看见,让好事被发扬光大。
如留下遗言“来世再蹬三轮支教”的白方礼老人;
如自己穿15元草鞋,却把1000万捐给家乡的马旭老人;
如今天故事里,风雨无阻深夜捡垃圾,照亮穷苦的王坤森老人……
太多人疲惫艰辛,太多事心力交瘁。但转头又发现:
那些平凡身躯却做着不平凡事的故事,都在不动声色地组成这个世界最美好柔软的部分,抵御着凛冬将至的未知和风暴。
然后,让我们始终相信人间值得,相信善良会传染,相信世间美好环环相扣。
网友:温暖人心,向您致敬!
“生活点滴,温柔可爱,都值得前进。顺颂时祺,秋绥冬禧。”
祝大爱无疆的王坤森老人。
也祝每一个即将跨过2022的我们。
作者:脆皮先生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综合:中国青年报、脆皮先生、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