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对这个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苏舒用4年时光作出了回答:她以英语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是支教活动中受欢迎的老师……日前,她收获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香港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录取offer,将继续深造,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收到哈佛大学的录用offer时,正是苏舒因生病准备接受手术的前几天。激动之余,她也真正体会到了《阿甘正传》中这句话的深意。但是,苏舒最终选择前往英国,在UCL攻读她最感兴趣的语言学相关专业。“我对语言学的兴趣始于大一的‘现代汉语’课程,这门课程让我第一次发现并思考语言背后的科学逻辑与机制,分析这套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给予我一种解密的快乐。”苏舒说。大一暑假,她还前往曼彻斯特大学暑期交流。在暑期交流中,量的课前阅读和小组讨论虽然给苏舒带来了不小的学业压力,但也使她收获了“暴风成长”。
在苏舒沉静的外表下,还有着一颗热爱辩论和生活的心。最初,她想通过参加辩论赛锻炼英语表达能力,但随着了解得越多越深入,她开始慢慢享受辩论带来的乐趣。“比赛会有输赢,但辩论没有输赢。辩论完之后,双方辩友会握手,甚至会一起讨论,会静下心来思考对方观点的合理性。我们所向往的不仅是语言艺术的至臻至密,更是思想逻辑的争锋交汇。通过辩论,我真正学会了换位思考。”
每次辩论背后,从破题到搜集资料、支撑立论,再到一点点打磨攻防,苏舒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正是在这一道道的辩题思考中,她感觉自己与“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更深的联结。
大四时,苏舒参加了为期半年的“支教中国2.0远程教室公益项目”,这是上海市培育助学服务中心下的运营项目,主要采用远程视频方式,为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提供在线实时课程,帮助改善学校师资匮乏现状,丰富学生的在校活动。
“作为支教老师,带给孩子最多的不是新知识的教授,而是为他们打开梦想世界的大门。”在给贵州铜仁松桃后硐村小学的第一次在线实时授课后,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苏舒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参加这个项目对苏舒产生了很大触动,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教孩子学习英语,切身感受到了“学会”和“会学”、“教会”和“会教”之间的巨大区别,这段经历对她的职业规划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她说:“我想成为一名老师,用微光点亮生命,与学生共同奔向最美的自己。”毕业季来临,她为学弟学妹们建议:保持健康、心怀远方,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想要的未来。
作者:姜澎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题图来自pexels免费图片库,文中图为受访者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